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武晓莉)国庆节假期,居民通过观演出、看电影、逛书店、数字文化消费等方式满足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带动文化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5.2%。专家认为,文化、旅游等精神消费需求的旺盛,意味着我国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依旧持续,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消费市场活力十足。 文化消费市场活跃 “我们带着父母去了北京通州的大运河博物馆,顺带打卡了网红书店。”北京大学的郝先生对记者说,虽然人很多,但作为老文博工作者的父母还是很开心。 10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国庆节假期,居民消费市场展现较强活力,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下同)同比增长25.1%。居民通过观演出、看电影、逛书店等方式满足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带动文化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5.2%,其中电影放映、文艺创作与表演、数字文化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7%、51.7%和178.7%。据测算,假日期间全国营业性演出4.43万场次,同比增长14.5%。 记者从国家电影局10月8日发布的数据获悉,10月1日至7日,我国2024年国庆档电影票房为21.04亿元。 赛事旅游消费活跃。今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全赛期观赛人流量约30万人次,门票总收入超8000万元,创下了中国网球公开赛门票销售历史新高,较2023年上涨60%。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表示,今年国庆节假期消费情况表明消费者比以前更重视“质价比”而非单纯的性价比,而精神消费、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正是消费升级的具体体现。 旅游热情再度井喷 国庆节期间,各地“人人人”的场景不断。记者10月8日从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了解到,国庆节期间,跨区域人员20.08亿人次,平均每天接近3亿人次(10月5日,达到2.8亿人次),旅游人数超过2022年50%,再创历史新高。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测算数据显示,国庆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9%,较2019年同期增长10.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7008.1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较2019年同期增长7.9%。 国庆节期间消费市场活力十足,展现诸多亮点。10月1日至7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日均近3亿人次。洪涛表示,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旅游热常态化已经出现,目前我国旅游资源开发越来越丰富多样,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手段不断健全,景点供不应求、服务质量等问题逐步解决,这些都极大地释放了人们的旅游消费热情。 商圈网络消费旺盛 商圈街区节日氛围浓郁,成为消费新亮点。记者了解到,假期期间,纳入监测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达9686.2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每夜较2023年增长25.4%。 “前面排队60桌。”专门去品尝巴州驻京办的河南游客金女士对记者说,“这家餐厅位置挺偏的,没想到这么多人来吃。”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特色餐饮住宿服务平稳增长。受众人群广、消费频次高、价格相对低廉的小吃、快餐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1%和9%。露营、民宿休闲新场景、新形式不断更迭,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3.2%和6.3%。 据洪涛介绍,重点商圈人气旺盛,以江苏省为例,400家“金茉莉地标餐厅”销售过亿元,地标美食成为国庆节餐饮消费“王牌”,“多样化、品质化、年轻化、绿色化”成为餐饮消费“关键词”。 网上消费也十分活跃。统计数据显示,美团十一假期生活服务到店消费规模同比增长41.2%;国庆节假期微信支付消费笔数同比增长20%;抖音国庆节假期酒店住宿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205%;携程国庆节旅游消费报告出入境游订单创新高;国庆节假期全国揽投快递包裹近63亿件。 洪涛表示,我国的假日经济正向休闲经济消费过渡,“特色红色游”“特色生态游”“特色乡村游”“特色文体游”“沉浸式消费体验”“住玩一体综合型消费”“二次元店模式”等,成为2024年假日消费新趋势,“吃住行游乐购商养学闲情奇”于一体的立体式消费,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