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共探复杂高寒环境极限测评 严把智能网联新能源车产品质量关
 
2024-12-30 09:34:40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吴博峰)进入冬季,智能网联新能源车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备受消费市场关注。

12月25日,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主办的2024中国汽研汽车指数“极北寒测”收官仪式暨智能网联新能源车复杂高寒环境测评技术研讨会在黑龙江省黑河市举行,并结合测试结果发布《2024中国汽研汽车指数极北寒测测评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近年来,伴随电动化理念深入人心,智能网联新能源车单月市场渗透率已突破五成。但每当天气转冷,国内不少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新能源车主的用车体验就会发生显著变化。

据了解,新能源车在低温环境下续航能力会显著下降,部分车型的实际行驶里程甚至会出现大幅衰减。这一现象不仅给新能源车主带来低温焦虑,也引发了消费者对新能源车产品在寒冷环境下适用性的质疑。与此同时,搭载诸多新技术的智能网联新能源车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如何,也关系着消费者的用车体验。

为了真实还原新能源车在低温环境下的表现,基于我国广地域、宽温域的地域特色,结合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极北寒测”对市场16款主流智能网联新能源车型开展了复杂及高寒环境下的智能安全与高效节能性能测评及研究。

据悉,本次“极北寒测”覆盖了当前市场最热销主流SUV、轿车、MPV等车型,涵盖自主、合资、新造车品牌等,充分考虑到车型与品牌的完整性。此次测评根据《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复杂高寒环境测试评价规程》,测试涵盖复杂环境、高寒环境两大场景,智能安全、高效节能两大维度,包括雾天安全、逆光安全、雪天安全以及续航抗衰、充电效能、空调采暖六大测评项目共9种工况。

以高效测评节能维度为例,此次测试针对高寒地区行驶场景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适用于高寒地区的低速稳态化工况。其次,开展了典型测试场景研究,结合市场对纯电动车与插电/增程式混动车的痛点问题,开展续航、充电、采暖3类测评,通过续驶衰减率、充电时间、采暖效率等指标,在真实高寒道路环境下测试,客观评价智能网联新能源车高寒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填补了行业内关于高寒场景测试标准的空白。“通过实施该规程,可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续航充电性能进一步提升,有效助力新能源汽车持续向北普及发展。”中国汽研汽车指数“极北寒测”专家组成员、智驾测评专家张江民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报告》显示,在雾天、逆光环境下,带激光雷达测试车辆智驾系统表现普遍较好,通过率超八成,表明逆光、雾天环境下智驾系统相对完善;部分摄像头融合毫米波雷达方案雾天与逆光表现欠佳,对此企业应加强视觉算法优化与升级,提高复杂环境识别率与响应。

测试发现,在路面积雪场景下,试验车辆智驾系统表现不佳,通过率不及四成。积雪路面带来的摩擦力减小,影响车辆制动,企业应加强智驾系统和功能与行驶数据、车辆多传感器融合,提升在雪天环境下的智驾系统学习或调控,优化代算法或控制。

对于智能网联新能源车而言,辅助驾驶已深度介入消费者的驾驶方式。测试结果显示,在复杂环境下驾驶车辆,辅助驾驶系统可能会出现误判或自驾功能响应不及时等风险,如主目标物识别转移、摄像头受限或致盲,激光雷达信号减弱等现象。“结合本次试验数据,企业不应过度宣传智驾功能,企业应对消费者进行智驾功能教学、完善使用手册,应明确设定智驾受限时应加以强制性提醒消费者接管。”张江民建议。

作为低温环境下车辆的重要环节,车辆在续航、充电效能和空调采暖方面的表现直接影响驾乘感受。

《报告》显示,测试车辆续航抗衰通过率超八成,表现较好,全续航过程中分配给驱动的能量最佳可超过83%,整车能量管理技术和低温电池保温、加热技术应用较好;充电效能测试中,测试车辆表现相对较好,优秀车型峰值充电功率可高达133kW,补能焦虑得到较大缓解;但空调采暖通过率仅五成,表现不佳,PTC加热技术仍是低温主流方案,热泵空调在零下20℃环境的效果应用欠佳。

张江民表示,在平均温度零下20℃的高寒环境下,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的电量平衡策略有待精细化标定,减少不必要的油电转化过程,提升混动系统效率并降低车辆在电量耗尽后的燃油消耗。企业应进一步提升整车热管理集成化和智能化程度,在电池热管理、高效节能空调、发动机快速暖机、余热回收利用、主动进气格栅等节能技术领域持续提升应用效果,改善车辆的低温环境适应性。“通过在高寒环境中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进行全面测试,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为车企提供改进产品性能的依据,也可以为行业制定更为科学的测试评价标准提供参考。”张江民说。

中国汽研总监、指数管理中心主任抄佩佩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极北寒测”将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看待汽车在极限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帮助消费者挑选符合需求的汽车产品,与行业参与者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吴博峰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小睫毛•大疑惑(上) 贴假睫毛的胶水有...
·共探复杂高寒环境极限测评 严把智能网联...
·辣眼睛的睫毛胶水不能三不管
·严打“鬼秤”为公平交易“撑腰”
·广西:跨区域消费维权协作再上新台阶
·重庆:加强有效互动 完善消费维权机制
·广东:多方面提升服务效能 创优消费维权...
·辽宁:巩固维权成果 服务促进消费
·黑龙江佳木斯开展盲盒产品专项检查
·福建福清:夜查美食摊点 保障消费安全
·西安市召开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工作现...
·打造绿色直播生态 浙江加快推动直播经济...
·辽宁沈阳:“你点我检”进超市 守护“双...
·又火了!就在西湖边,杭州人集体出动!有...
·城北美食来了 边听戏边品尝美食 越剧传...
·杭州有人一次性变现黄金958万元!金价...
·车厘子价格腰斩!杭州有人凌晨扫货!老板...
·各地加大力度实施“两新”政策
·消费新趋势激发新活力
·收完钱就“消失”!“假律师”骗中老年打...
·租房市场不该歧视老年人
·政策“进”+消费“热” 中国经济活力潜...
·家电以旧换新热度不减
·金融消保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实践论坛在京举...
·零食折扣店蒙眼狂奔 新手福利期后面临新...
·福建厦门发布学校及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
·“三步三准三立制” 架起旅游市场消费解...
·年货不能停!消费者选购零食礼盒注重品质...
·让年轻一代消费新偏好更多转化为市场新机...
·辽宁:巩固维权成果 服务促进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