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宣布全面取消旅客住宿强制刷脸政策,未携带身份证的游客可通过“鲁通码”完成登记,这一举措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酒店、车站等公共场所,初衷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防范犯罪。然而,过度依赖刷脸也给游客带来了诸多问题:隐私泄露风险加剧,人脸数据属于敏感生物信息,一旦被滥用或泄露,可能被用于诈骗、身份冒用等犯罪活动。技术依赖导致“一刀切”式管理,部分酒店机械执行“不刷脸不入住”规定,即便旅客提供身份证或电子证件,仍被要求额外刷脸,既无必要又增添麻烦。特殊群体操作不便,老年人等群体常因刷脸环节卡壳而影响出行旅游。 山东省取消强制刷脸,改用“鲁通码”登记入住酒店,既确保了身份核验的有效性,又减少了不必要的隐私采集,体现了“数据最小化”原则,值得推广。 据了解,“鲁通码”以身份证为个人身份信任源点,围绕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办事需要,将多个码融合成一个码集中展示,逐步实现省内“一码通行”,可全面解决政务办事、酒店入住、门禁通行、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不同场景下二维码种类繁多、重复亮码等问题。目前,“鲁通码”已实现政务办事、酒店入住、门禁通行、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六大类200余项场景应用亮码即用。 技术应用本应便民,而非制造障碍。《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然而,现实中不少地方仍存在强制刷脸的惯性思维,甚至将方便管理凌驾于公民权利之上。 数字化时代,如何平衡效率与隐私、安全与便利,是各地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山东此次政策调整不仅是对法律精神的贯彻,更是对公众关切的积极回应,同时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政府数字化治理必须以保障公民权利为前提,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