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桑雪骐)7月10日,由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主办,环球家电网媒体支持的“2025年电冰箱行业发展大会”于浙江省温州市开幕。会上,专家表示,未来冰箱将从“被动制冷电器”转型为“家庭健康与管理能源中心”。 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研究员杨征表示,2025年1至5月,冰箱行业在出口和内销维度均实现增长,未来,在“国补”推动下,短期内行业仍会保持增长态势,而且,伴随着消费需求升级,企业产品的迭代速度也会不断加快。初步预测,2025年冰箱市场内销规模将达1133亿元,同比增长8.1%。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院长助理李欣表示,2025年上半年,冰箱产业以突破性表现彰显“中国智造”实力。但同时,受多重内外部因素影响,也要求冰箱企业,既要能快速应变,又要能坚守品质、保持定力。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成建宏表示,《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已于2025年5月30日批准颁布,将于2026年6月1日起实施。新能效标准通过“政策强制+技术引导+市场激励”三重机制,响应了国家绿色转型战略,围绕能效门槛、适用范围、智能要求、修正系数、综合能效指标等维度进行了升级,不仅更适配现代家庭需求,更通过电费节省、保鲜盒健康功能升级直击消费者使用痛点,将冰箱从“被动制冷电器”转型为“家庭健康与管理能源中心”。初步预计,通过新标准的实施,全年节能量将达到130亿度。 北京工业大学周峰教授介绍,未来冰箱技术的升级突破将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能耗与保鲜协同,聚焦冰箱制冷能效与保鲜品质提升;智能融合深度赋能,则是围绕智能化发展需求,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鲜储、节能、安全、易控的四维智能体系;绿色智能技术演进,推进全屋直流生态系统构建,驱动制冷技术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革新。 合肥工业大学王兆明教授表示,针对肉类储藏,目前主流的两种保鲜技术都存在一定的短板,亟待一些新的方式改善储鲜品质。低压静电场因为不存在产热问题、安全性比较高、冷冻和冷藏都有一定改善效果脱颖而出。 会上,多位专家围绕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展开研讨,勾勒冰箱从功能设备向智慧生活中枢转型的蓝图。其中天津大学王博教授介绍说,智能冰箱中的大模型智能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大语言模型(LLM)的核心应用,即家庭健康知识引擎,包括个性化营养管理、饮食决策支持;其次是多模态大模型的突破性应用,即打通物理世界的感知能力,包括视觉识别(食材分类、新鲜度检测)、跨模态推理(预测需求)。从未来展望,包括智能冰箱在内的智能家电设备将成为用户健康管理的中枢,并且具有成长化交互能力,最终实现与人类用户的生态协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