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提示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发展离不开消费,消费促进发展。二手房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在政策法规、行业监管、企业自律、消费教育等方面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行业乱象、痛点依然存在,消费体验仍有优化、提升的空间。 为了促进二手房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除了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企业加强自律外,《中国消费者报》对购买二手房的消费者做出如下建议和提醒: 1. 要选择口碑好、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在签合同前,要查看中介机构的营业执照、备案证明,尽量选择持有房地产经纪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经纪人员提供服务,此外,还要看该公司是否具有不良记录。 2. 做好合同签署环节。虽然二手房交易中的很多风险是在贷款、过户、物业交割等环节才暴露出来,但在签约环节就已经埋下伏笔,大部分风险都可以在合同签署环节进行规避。 3. 签二手房买卖合同前应弄清房屋的产权关系,产权关系直接涉及交易的成功与否和当事人的利益。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的二手房买卖纠纷中有49%的比例是因为不小心买到了抵押房、查封房。购房者付钱后,发现房屋无法过户,如果遇到背负巨债的卖家,则很可能会“房财两空”。因此消费者在购房前应要求中介公司提供房屋产权资料,核实房主的房产证、身份证等,避免听信口头说明和承诺。 4. 要注意防范共有产权人签约风险,这是很多购房者可能会忽略的一个细节。若房产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需卖房配偶签署《同意出售证明》。否则,即使签了合同,也有可能被认定为无效而导致无法履行合同。 5. 买方要在签订合同前明确自身是否具备当地的购房资格,申请贷款购房时能否满足银行的条件,了解有无相关购房限制,千万不要万事俱备只欠“资质”。 6. 二手房交易涉及大量资金,要特别注意支付风险,建议一定要向经纪人说明需要选择资金存管,给自己的钱上足“保险”。即使是自行成交,没有经纪机构提供服务,也要尽量与卖家协商进行交易资金监管或托管,或者在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的同时支付房款。 7. 房屋交付与物业交割是二手房交易的重要环节,主要涉及移交钥匙、房屋附属设施设备,以及水、电、供暖等费用交割。交接时,要根据房屋实际情况结算相关费用,还要注意留存足额的物业交割保证金。如果交易房屋存在租约,应当在合同中明确处置方式,并约定房屋交付时间,如果租户仍在租期内,卖方需要提前通知租户并要求租户提供《承租人放弃优先购买权声明》。 8. 若在签约过程中做到明确房屋产权关系、确认共有产权人、核查购房资质、做第三方资金存管、留足物业保证金等五个举措,便能规避房产交易中心最主要风险点。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二手房签约环节主要在门店完成,整个流程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经纪人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五大举措难以保障全部落实。为最大程度规避风险,保障交易安全合规,消费者可选择专业签约机构协助签约。 另外,消费者是新时代消费趋势的推动者,也是新时代消费风尚的践行者。新时代需要有意识、有能力、有责任的新型消费者,消费者要有维权意识、监督意识。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于依法维权,不做沉默者、不做“受气包”;在关注个人权益的同时,也要关注消费者整体利益,通过投诉、举报,积极行使监督权、建议权,督促经营者守法经营,以点滴行动促进消费环境改善。 调查对象概述 本次网络问卷调查于2021年7月21日发起,共收回10913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受访者占比55.35%,女性受访者占比44.65%。从年龄分布上看,80后受访者占比最高,为47.05%,其次为90后,占比为30.76%,而70后、60后受访者占比分别为15.91%、5.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