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哈尔滨市消协接到消费者于女士对哈尔滨市道里区口腔病防治所的投诉。据于女士介绍,她在2013年8月到哈尔滨市道里区口腔病防治所经纬街门诊进行了牙齿根管治疗,她认为由于医生的处置不当,导致错治了原本健康的一颗牙齿,为此她要求该诊所给予赔偿。
市消协受理后展开调查与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对医生的医疗处置是否适当产生了较大的分歧,由于消费者接受的是“门诊治疗”,因此医患双方能够提供的主要证据只有消费者手中的诊断书,而诊断书上的医疗记录只能证明医生在对消费者牙齿的治疗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和诊治手段,至于消费者认为医生给她治疗的那颗牙齿“原本是颗好牙”的问题却缺乏证明力。另外,医院方面还强调“医生在治疗前曾清楚提醒过患者回家考虑一下选择是否治疗,而患者是因为自己疼痛难忍和治疗时间紧张等原因,自愿请求医生立即治疗的。”本案最终因双方存在分歧,终止调解。
分析本案,我国法律虽然明确规定了医疗责任应当由医院负责举证,但是从本案件的实际情况来看,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对于自己原有的牙齿是好是坏并没有要求医生在治疗前做相关的证明,而且在医生清楚告知其要治疗哪一颗牙以后,患者因为不愿忍受疼痛,以及基于对医生专业知识的信任又再一次轻易放弃了自己的选择权,因此导致证据不足、难以维权。
本案中,虽然消协认为消费者的诉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因为其缺乏有力的证据,所以不能很好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通过本案市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进行医疗消费的时候,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慎重选择医疗机构,在治疗前要和医生认真的沟通。
二是接受医疗服务之前要尽可能学习一些相关知识,不要盲目听信一些宣传。
三是善于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对于自己不清楚的医学知识和诊疗内容要事先做好咨询并保留证据。
四是如果遇到纠纷应及时维权以免错过时效期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