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识骗、防骗、拦骗 缺一不可
 
2022-01-27 08:54:12   杭州网

“您的认证依旧是学生身份,如不取消,很可能造成征信问题……”临近春节,不少年轻人会收到自称各大网贷平台客服的电话,声称能利用共享屏幕的方式进行贷款并取消认证。记者了解到,这实则是诈骗分子以能够向职场青年提供大额贷款限额为由实施的诈骗手段。(据1月23日《北京青年报》报道

围绕学生的征信问题,骗子们玩出了很多诈骗新花样。此前的主要诈骗套路是:骗子称学生或“前学生”的校园贷未注销,会影响日后征信,诱导他们一步步进入密码泄露、转账等圈套。如今,骗局又出现新变化,骗子们又拿“前学生”在网贷平台的学生身份认证做起了文章,用征信风险忽悠人们入坑。

这些诈骗套路虽然在形式上不断变化,但其实质却基本相似——都是以精准抛出相关对象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毕业学校、校园贷记录等信息开局,再通过屏幕共享、诱导输入等方式获取相关对象的银行卡涉密信息,帮助相关对象贷款、转账。

新型网络诈骗具有“变”与“不变”的双重特征,我们在遏制、防范这些不断变种的诈骗套路时,也应该以不变应万变。其中,最应该常态坚持的基础性工作是依托《个人信息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把“知情同意”“最小必要”等个人信息保护原则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主体、每一个环节,全面规范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储存、管理,严惩非法收集、泄露、交易个人信息等侵犯个人隐私权行为,从源头堵住漏洞,减少个人隐私信息的非法泄露和流转,让诈骗分子难以获得诈骗数据和素材。

诈骗套路最终都指向一个“钱”字,消费者应该增强对相关诈骗关键词的敏感性。有关部门、平台应建立健全防骗警示机制,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新变化、新特征,加强沟通协作,及时发布警示信息,拆穿诈骗套路,教育引导民众增强识骗、防骗意识,并畅通官方咨询、投诉举报渠道,为民众提供权威便捷的防骗指导。同时,进一步强化智能防骗机制建设,不仅要拓宽相关防骗APP的注册面,还要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新变种,及时给防骗APP打补丁,使其具有更精准、更强大、更高效的识骗拦骗能力。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李英锋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护航防疫物品市场
·北京通州开展价格专项检查
·《电商消费维权指数2021年年度报告》...
·有机奶粉需求持续加码 婴幼儿配方产品唱...
·十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味道
·“物美价廉”要警惕 春节购物需避开这些...
·2022年电商春节红包“热情不减”
·2022年新能源车市将继续“百花齐放”...
·持续推进“护校安园”工作 西湖区获点赞...
·萧山区开展春节 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
·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审批时间 商事登记最...
·沙发起褶皱修修会变“硬” 消费者想换,...
·上城区市场监管局开展节前酱货、保健品专...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市经信局精准系统服...
·去年萧山区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超10亿
·萧山7家企业上榜杭州首批“未来工厂”名...
·福缘居、叶马、山外山……地道杭州菜馆春...
·培训机构“穿马甲” 学科类培训潜伏公益...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万...
·老字号年货卖出新味道
·红色旅游热度持续上升 景区迎来预订高峰...
·疫情之下不到店也能享美味 今年年夜饭预...
·浙江省消保委2021年受理投诉逾6万件...
·商务部:2021年消费重新成为中国经济...
·投放储备肉菜、必需品不断档……年关有温...
·评论:酒店“虎景房”还是停工为好
·《食品营养与健康白皮书(冬奥篇)》发布...
·格力高、理肤泉等386批次食品化妆品去...
·到处刷脸如何补救
·一家之言|推进生物信息采集需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