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警惕以新职业名义招摇撞骗
 
2022-05-07 09:02:44   杭州网

中国经济网 今年以来,以新职业为噱头的营销屡见不鲜,收费乱、发证滥、宣传无底线。当前正值求职就业旺季,不少求职者因此上当受骗,需引起各方高度警惕。

元宇宙场景建造师、高级碳排放管理师、家庭教育规划师……新职业催生考证热,一些机构以山寨证书诱导求职者缴纳巨额费用,声称证书挂靠权威部门,刻意夸大证书作用。实际上这些证书只是社会培训机构发放,并未得到权威部门认证。动辄数万元的价格,让求职者不但花了冤枉钱,还浪费了时间。

新职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带火了职业教培市场。一些机构在没有培训资质的情况下,随意开设相关课程。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导致课程临时拼凑,内容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到头来学员根本没有学到真本事,发现上当却又陷入维权困境。

种种乱象的存在,固然与不法之徒投机取巧牟取利益息息相关,也与求职者的盲从心态有关。当前,不少人对新职业还有认知误区,甚至将其当作职业发展的捷径。诚然,新职业伴随新业态应运而生,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潜力,但任何事物的发展壮大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新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求职者应摒弃功利心态,脚踏实地,才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当前,不少新职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易让违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加之监管没有及时跟进,乱象时有发生。如果任由相关机构招摇撞骗,不仅会损害求职者利益,扰乱就业市场,还会使新职业被污名化,影响其长远良性健康发展。

新职业代表着崭新发展方向。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之初亟需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尤其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已出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切实研究对策加强监管,让新职业在规范中走向成熟,在成熟中走向市场。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郭存举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政策利好释放汽车消费能量 促销让利点燃...
·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食品安全监督抽...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加快修订反垄断法、反不...
·蜜雪冰城广西恭城县违法被罚 咖啡粉原料...
·两款iPad被苹果官宣为“过时”产品 ...
·网传小龙虾价格降至个位数?没那么便宜,...
·消费券成“五一”热词 促消费还需全面加...
·福建福州: “五一”期间发放各类消费(...
·利率下行 银行大额存单成“香饽饽”
·吉林印发《指南》助力美容美发养生馆有序...
·河北:开展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湖北武汉启动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
·福建泉州:优化“一对一”计量服务 助推...
·湖北宜昌:加强“五一”假期市场监管
·福建厦门做好餐饮店“体检” 保障节日食...
·上海宝山:强化巡查 加强封控期间食品安...
·福州仓山区 “五一”期间办理各类消费投...
·安徽滁州:“十个严禁”规范网络交易行为...
·陕西汉中:加大化肥监督抽检力度 护航春...
·陕西陇县:织密“四张网”全力护航假日市...
·给外卖食品加上安全“封签”
·落实保供稳价要求 维护首都市场秩序 北...
·辽宁:以公平竞争审查为抓手 推动构建全...
·广东力促电商平台加强产品质量信息展示管...
·一季度余杭消费外贸指数列全市第一
·四季青商户想尝试电商 昨天有人教他们开...
·年轻人把基金当奶茶买?
·乌米饭健脚笋 老底子美食香飘立夏
·大杭州即将进入塘栖枇杷时间 大量上市在...
·这个“五一”,外卖员送单量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