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发布警示:红伞伞白杆杆 害人毒蘑菇别再馋
 
2022-07-14 09:19:36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夏季雨水丰富,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因误采误食引发的中毒事故也进入易发期、高发期。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群众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切勿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毒蘑菇味美危害大

野生蘑菇虽然鲜美,但食用风险极高。特别是野生毒蘑菇,种类、形状、毒性尚无系统研究,辨别及中毒救治一直是个难题。

四川省内近日野生菌中毒的“祸首”——日本红菇,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的白色蘑菇。通体白色至污白色,菌盖中央常下凹,幼时边缘常反卷,菌褶很密,菌柄很短。误食后,患者最短10分钟后就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并伴随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少尿、无尿等情况,造成肝肾功能损害。

毒蘑菇毒素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耐高温、耐干燥、耐酸碱,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其毒性,所以,无论是新鲜毒蘑菇,还是煮熟后的毒蘑菇均不可食用。

自采野蘑菇风险高

相当一部分野生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部特征难以辨别。因此,必须依靠专业机构和人员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目前,坊间流传的一些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和识别方法没有科学根据,不可轻信。

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

另一方面,蘑菇生长一直处在变异之中,去年前年没毒的蘑菇,并不代表今年就没毒。即便食用的是无毒品种的野生蘑菇,仍然会有中毒危险。因此,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采食野生蘑菇。

野蘑菇中毒快就医

毒蘑菇所含毒素较复杂,或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不同而各异。毒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

食用毒蘑菇中毒后,往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中毒者要立即催吐,并尽快到医疗机构就医,切不可“留观”坐等,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酿成悲剧。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提示,在野生蘑菇生长期,产菇和有采食野生蘑菇习惯地区的群众不要随意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学校食堂、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农村自办宴席、建筑工地食堂等群体用餐单位,严禁采购、加工、食用野生蘑菇。同时,建议各地结合气温、湿度、降雨量等因素,在蘑菇成熟期前进行预警预报,及时发布风险警示或消费提示,在发生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地方竖立附有毒蘑菇照片的警示牌。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食品抽检工作秘书处 黄家秀 唐婧)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黄家秀 唐婧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你在看电视 电视里的SDK也在“看”你...
·电商亮照不能“躲猫猫”
·多方协同 对智能电视SDK侵权说不
·小区地下车库卷帘门砸坏车辆谁担责?
·重庆开州区消委会开展养老机构消费调查
·福建: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绩效考核获满...
·宁波市鄞州区“青少年消费维权”教育示范...
·陕西咸阳:着力下好“四步棋” 守护“舌...
·钻戒回购承诺不兑现?市场监管部门助力3...
·上海崇明多措并举保障中高考期间食品安全...
·福建:检查高销量餐饮网红店
·福建漳州:探索化妆品抽检“新三式”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 宣称代餐...
·福建古田为首批“线下七天无理由退货”承...
·购药登记不到位 福建厦门16家药店被责...
·制造“容貌焦虑” 广西柳州一医疗美容机...
·宁夏石嘴山:5项举措构建消费维权社会共...
·黑龙江:发布规范煤炭市场价格提醒告诫书...
·陕西汉中:多措并举深入推进“2022电...
·安徽:规范市场监管系统信用修复管理
·浙江温岭:开展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健身中心卷款跑路 消委会集体诉讼维护...
·上海发布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引:直播...
·广州发布价格提醒告诫函:不得哄抬猪肉价...
·掉地面包重新摆回货架?广州一家麦当劳餐...
·深圳健身行业消费评价指数排行榜出炉 “...
·浙江省消保委在温州调研“共享法庭”和消...
·“包治百病”,“偷偷”享受碳水带来的愉...
·市场乱象丛生 别让“美瞳”变“伤瞳”!...
·提振省内文旅消费市场 ​2022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