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为孩子筑牢反诈“防火墙”
 
2022-08-23 11:18:24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武晓莉)暑期,是“神兽们”刷手机、玩游戏的密集时段,也是涉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期。

针对国家网信办曝光的一批典型案例,相关专家指出,涉未成年人的网络诈骗与涉成年人的不同,有其特殊性,不能简单套用现成的反诈模式。要结合未成年人的特点,从厘清法律边界、落实平台责任、加强技术手段、落实防范教育引导等多个层面,合力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反诈“防火墙”。

投其所好 骗子用免费做诱饵

“涉未成年人电信诈骗以‘诱饵’式居多。”北京网络行业协会工作人员尹劲松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犯罪分子往往针对少年儿童的喜好特点,用其爱好的物品做诱饵,实施诈骗。

“未成年人电信诈骗通常会以各种高额佣金、奖品、刷单等方式吸引人注意,引诱受害者泄露个人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从而实施诈骗行为。主要类型有网络游戏诈骗、福利活动诈骗、追星诈骗等。”小盾安全技术专家鲍一骏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涉未成年人电信诈骗的特点,就是以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免费送”做诱饵,套取个人信息。

鲍一骏指出,未成年人存在涉世未深、心智不成熟、辨别能力不强等特点,对网络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的弊端抵抗力不强。例如最常见的网络游戏诈骗,欺诈分子抓住未成年人消费观不健全,家长监管不到位,容易被游戏等级段位、人物皮肤、道具装备等吸引的弱点,专门在游戏聊天频道、贴吧、直播间发布虚假广告,谎称可免费赠送装备、低价充值、破解防沉迷系统等,吸引未成年人关注,进而通过盗取账号密码或者引诱转账等方式进行诈骗。

还有一种常见的福利活动诈骗方式,是欺诈分子通过网页链接、QQ空间等平台渠道获取未成年人联系方式,以高额返现、中奖返利等活动吸引未成年人参与,最后以保证金、红包费等名义诱惑未成年人扫码转账或利用父母的手机进行转账,进而实现诈骗目的。

追星诈骗也是非常具有青少年特点的,欺诈分子抓住未成年人热衷于追星、渴望见到偶像、愿意为偶像“打榜”花钱的心理,谎称在网上售卖演唱会门票、签名或视频聊天等,欺骗未成年人转账购买虚假票务或支付介绍费用。

隐匿多元 涉及六类诈骗方式

“针对涉未成年人电信诈骗频发的原因,是多元因素的重叠。”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琮玮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未成年人本身心智发育不成熟,识别风险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弱,而且随着网络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游戏、短视频网站的发展,未成年人在进行网络游戏、上网课、网络购物等活动时,时间相对长、频率较高,因此容易受到各类不良信息的诱导。

王琮玮说:“根据近几年发布的案例统计,涉未成年人电信诈骗方式一般集中于六大类。”

一是网络游戏诈骗。骗子以免费赠送游戏装备为诱饵,设置低价充值、送道具送装备、中奖诈骗等陷阱,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等费用骗取未成年人钱财;二是刷单诈骗。骗子以加入“明星粉丝QQ群”为诱饵,声称完成任务可领取礼品或明星签名,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转账或刷单,交纳高额“刷单”费用;三是网购诈骗。骗子冒充客服,诱骗受害人进入虚假网站,填写银行卡、身份证信息,盗取钱财;四是“校园贷”。骗子以“无条件”“低利息”等话术,诱骗学生借贷,制造违约假象,并威胁学生偿还巨额违约金,本质上无异于高利贷、套路贷;五是招生诈骗。每逢高考招生时,有的骗子谎称有高校的“内部指标”或者“计划外指标”,宣称只要出价合理,就能保证录取;六是奖学金等名义的诈骗。骗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奖学金等名义,要求学生提供银行卡号和密码,诱导学生到ATM机进行转账操作。

“诈骗形式正在逐渐隐匿化、多元化。”鲍一骏说。对于未成年用户,有的平台暂未形成系统的防护方案,有的设置了青少年模式,却频频被未成年人想方设法地绕过、破解。与此同时,随着近几年国家监管部门的持续打击和平台治理,相关黑产分子逐渐转入地下,甚至越来越多地活跃在境外平台,增加了防诈骗工作的难度。

宽严相济 诈骗罪依法精准打击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网站平台积极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处置涉诈有害信息、整治电信网络诈骗方面发挥了作用。

在法律责任界定方面,王琮玮说,涉未成年人电信诈骗虽然是利用网络这一特殊手段,但本质上依然属诈骗行为,因此网络诈骗的法律责任要按照诈骗罪的规定来进行处罚。由于电信网络诈骗关联的犯罪往往是全链条式的,所以需要法律的精准打击。例如,如果诈骗的同时还实施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伪造身份证件、使用虚假身份证件、盗用身份证件、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等行为的,均需要定罪处罚;为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行为,或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各类帮助的上下游产业链,也应追究刑事责任。

王琮玮认为,正因法律对未成年人从轻、减轻处罚的特殊政策,犯罪分子甚至经常胁迫、教唆、利诱未成年人参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未成年人被骗、甚至参与诈骗活动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这方面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认为,对于利用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要依法从严惩治。要充分认识未成年人参与电信诈骗犯罪的严重法律后果,积极引导未成人提高法律保护意识,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对未成年人、在校学生涉及犯罪的,应当综合考虑其地位作用、主观恶性、认罪态度、悔罪表现等,尤其被骗、利诱参与犯罪的,以教育、感化、挽救为主,依法从宽处罚。

技术攻关 平台守好防范关卡

中央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说,在涉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中,一些网站平台存在责任认识不到位、制度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相关平台要落实信息内容管理要求,持续排查处置涉诈信息、群圈、账号;建立完善的账号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异常账号,落实账号实名登记制度;建立完善涉诈举报机制,及时处置和反馈网民涉诈举报;对现有应用、业务、技术进行安全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改。对相关企业未履行风险控制责任致使群众受骗的,有关部门将依法追究责任。

鲍一骏认为,用技术手段保护未成年人的第一步,是精准识别未成年人。因此,各大社交、游戏等平台需要从用户的全周期行为(文字聊天、语音、动态、发帖、评论、提问等)产生的内容入手,打造用户年龄标签,从而有针对性地筛选出未成年人用户并提供相应的风险保护服务;通过设备指纹、决策引擎等技术对有害账号进行识别预警,并利用知识图谱等技术挖掘复杂链路中的诈骗团伙,强化对欺诈账户的识别;通过内容识别从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中全方位精准过滤平台中不适合向未成年人展示的色情、血腥、违禁、暴恐、炫富拜金等风险内容,定期对网络环境进行跟踪监测、规范网页链接、及时修改关键词屏蔽规则,清除不法分子的诈骗“土壤”,净化未成年人社交网络空间。

“还需要加强在技术手段上的突破。”王琮玮说,现有的防沉迷手段、青少年模式等技术手段,虽然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未成年人上网时间,但仍缺少辨别网络骗子的一定监管技术。要通过加强技术攻关和科技运用,提高监管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在不良信息的推送、传播方面,要通过监测预警等技术手段严厉禁止;也可以将网络电信诈骗的语言和套路设置成敏感词程序,提高辨别意识,强化防骗审核,在网络技术手段上实现初刷和精筛。

以身作则 家长是第一道防线

“防范的重点责任在监护人,也就是孩子家长。”尹劲松说,“个人认为家长只要管住两点,就基本能够防范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诈骗。第一是管住未成年人的‘触角’,建立‘防火墙’,未成年人禁入的领域不要让孩子进入。当然,这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构建;第二是管住‘钱袋子’,通过勤换密码等方式,让孩子不能从家长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网上支付系统转走资金。同时,要明确要求孩子,未经家长许可不得擅自实施网上支付。”

“作为家长和监护人,首先自身不要做‘低头族’,多关心未成年人的言行和日常生活,减少能吸引未成人注意力的手机游戏、视频等诱惑发生频次,避免未成年人长期使用电子产品。”王琮玮认为,家长必须正确引导未成年人过健康的生活,同时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在操作层面,家长最好不要让未成年人使用自己的银行账户,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介入并依法寻求权益救济。

在社会层面,鲍一骏说,应该积极开展防骗安全教育,开设未成年人“法治课堂”,讲解防骗知识和典型案例,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消费观,共同抵制不良信息和不良网站,增强防骗意识。

王琮玮还指出,应加强法律监督,强化法律监管,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在《网络安全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对网络平台的网络空间行为权利边界和责任体系建设,加以监督,尤其对怠于履行网络平台的责任方要严格追究责任,维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

相关主管部门可形成联动优势。公安、网信等部门要加强联动,不断提升行业治理力度,净化网络生态空间。同时,要更多地联合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筑牢未成年人反炸防线,共筑网络安全。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武晓莉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理财产品提前“退场” 你买的产品怎样了...
·车企涨价全因“原材料价格上涨”? 消费...
·川渝两地消费者组织联合点评盲盒APP“...
·浙江省消保委系统投诉业务培训班顺利举办...
·江苏江阴:消保委与装饰协会联动 提升维...
·北京朝阳:开展商品条码“小个专”专场培...
·线下购物也有“后悔权” 山东济南大力推...
·江苏镇江:华安财险因保单限定条款未“加...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养生麦饭石...
·宁夏石嘴山:为107名消费者挽回8万余...
·陕西咸阳:守护节日食品安全 中秋专项抽...
·5年期LPR利率降至4.3% 房贷月供...
·中国消费者协会点评网购十大“霸王”条款...
·2022西溪湿地火柿节与你相约 金秋时...
·杭州哪里的夜市最精彩?
·杭州构建以事前预防为重点的网络直播营销...
·年轻人的审美升级 国际快时尚品牌难越的...
·房贷利率下调 提前还贷是否划算?下降1...
·寓意“清风万里春”的这家面馆 大厨一人...
·对口支援保障“菜篮子” 杭州援建的四川...
·解决消费纠纷有了新方式 萧山区消费者权...
·“小众”风光背后的危险:是谁催生了野生...
·高铁设“儿童车厢”避免吵闹,可行吗?
·遏制“天价”月饼 涵养清正风气
·发改委:遏制“天价”月饼将重点关注高端...
·中秋旺季来临 白酒终端打响“促销战”
·新能源汽车电池迎来“退役潮” 废旧电池...
·河南试点推行电动汽车错避峰充电 低谷时...
·电竞椅成年轻人家装新“标配” 国内品牌...
·中秋旺季临近,食品饮料行业是否迎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