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起贵金属首饰将实行统一标准
国内的贵金属市场可谓五花八门,既有“18K金”、“足金”,也有“千足金”和“万足金”。不少消费者对其也是一知半解。
为了统一珠宝首饰的标识,规范珠宝首饰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全体委员单位研究制定GB11887-2012《首饰 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第1号修改单,即将于2016年5月4日正式实施。
“从5月4日起,‘千足金’这一首饰纯度名称在进入国标16年后被取消。这意味着今后企业在宣传黄金首饰纯度时,不得再出现‘千足金’名称,只能用‘足金’代替,须改为‘足金+含量’的形式,如足金999‰、足金 990‰。类似的‘千足银’、‘千足铂’等名称也不能再用,否则消费者可以举报。”浙江省质量检测科学研究院、浙江省黄金珠宝饰品质量检验中心主任方飚说。首饰贵金属出新规,“足金”将成黄金饰品最高标准
近日,记者从浙江省黄金珠宝饰品质量检验中心获悉,根据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强制标准GB11887-2012《首饰 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第1号修改单规定,对4类贵金属饰品的纯度作出修改,包括金及其合金、铂及其合金、钯及其合金、银及其合金。同时,其纯度哪怕达到999‰,最高纯度也只能称为“足(金、铂、钯、银)”,贵金属含量不低于990‰。
据悉,该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企业必须按规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
为什么要取消“千足金”、“万纯金”这样的纯度命名?浙江省黄金珠宝饰品质量检验中心主任方飚表示,黄金首饰主要是装饰功能而非纯粹追求含量。取消“千足金”等命名,并不意味着高成色贵金属饰品从此消失,此次标准的修订绝不是标准水平的降低。
同时他补充表示,原有贵金属首饰命名中,含金量999.0‰和9999.5‰都可称作千足金,但两种含量的产品仍有差别,消费者易被误导。针对这种情况,新规中明确贵金属含量可以依据企业标准直接标识,让消费者清晰了解含金量,做到买得明白、买得放心。
他提醒黄金珠宝企业,销售含金量高于990‰的金饰,要在外包装上标明含量、成分、规格、等级等内容,向消费者明示。零售商向厂家采购含金量高于990‰的黄金首饰时,要向厂家索取此类首饰的企业标准号,货品上柜时,须在标签上填写企业标准号。规范市场与国际接轨,大部分商家已更换新标注
说起这次新国标出台的原因,方飚表示是为了规范中国的首饰贵金属市场,与国际接轨。“事实上,国际上并没有‘万足’、‘千足’的命名,国标的修改也实现了与国际的并轨。新规在规范市场的同时也为消费者进行对比查看提供了便利,修改后的贵金属首饰标签只包括纯度、材料、宝石名称和首饰品种,分类清晰,一目了然。”
“此外,这样的修改也为了促进行业转型,提醒设计制作工艺,引导行业健康和公平发展。之前商家为了满足消费者过分关注含金量的需求,争相以‘千足金’甚至‘万足金’的字眼来宣传,而忽略了品牌文化、设计工艺的发展。就长远来看,不利于珠宝商家的品牌文化树立和珠宝首饰行业的发展。”方飚说。
在行业新标准即将实施的大环境下,记者走访了萧山国际珠宝城部分商家,发现大部分商家在售贵金属饰品的标注已按最新的《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进行标注。
“这套强制性国家标准相关内容已经在店内公示,但仍有消费者表示要购买‘千足金’和‘万足金’饰品,看来新规被消费者普遍接受需要一段时间。我们也会积极配合市场、国家的政策,将这方面信息向消费者多解释、多普及,共同推进首饰贵金属行业的发展。”萧山国际珠宝城的某商家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