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嵘(本报评论员)
备受中外瞩目的上海迪士尼内部测试启动一周多来,收获大量网友好评,不过最近也有一些帖子在微博微信上热转,其中吐槽上海迪士尼小笼包“天价”,还因此上了“热搜榜”。小笼包究竟有多贵?“哭晕”是真的吗?迪士尼究竟是贵到“天价”,还是合理定价?
网民吐槽迪士尼6块钱一个的小笼包,马上招来了很多反对声音,有个评论这样写道:“逛迪士尼乐园不是法定纳税任务,没人强迫你必须去;也不是须臾不可少的一日三餐,不逛不会半身不遂。玩不起或者觉得不划算,完全可以不去。人家本身就不是大自然的馈赠,而是纯属人造的钢筋水泥工程,怎么定价是人家自己的事情。”
看不惯游客吐槽的评论基于这样一个观点:上海迪士尼不是公益性质的游乐场,更不是慈善机构,而是一个完全按照市场化逻辑运作的商业机构,其定价机制也是基于纯粹的市场化逻辑,没有理由为收入低的消费者做特别考虑,也没有义务为不能承受高消费的人提供公益性服务。
这个看似正确的观点仔细推敲也不尽然。其一,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定价自然是商家的权力,我们家隔壁的小店小笼包卖6块钱一个没问题,鼎泰丰小笼包卖6块钱一个也没问题。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定价当然是个值得慎重考虑的事情。
其二,别和我说什么迪士尼你有钱来玩,没钱别来,也别说什么高价小笼包是个筛选机制,把没钱的非目标人群筛选出去。我们家隔壁如果开了个金碧辉煌的夜总会,喝杯酒如果花一千块钱,只要符合国家法律,我觉得没有问题,问题是迪士尼的配套建设,比如上百亿投入的地铁专线,巨额征地费用,这个都是纳税人(包括底层人群)的钱。也别和我说什么迪士尼带动周边土地增值云云,那是开发商的事情,老百姓花费的是真金白银的税收。用了我的钱,我发表一下看法也不行吗?
其实,我们注意到有趣的一点,作为当事人迪士尼并没表示不快,没说什么“市场规律懂不懂”,也没说“没钱就不要来玩”,而是表示在定价上 将认真收集和听取游客的意见建议,称“乐园内尚有近半数餐饮服务设施未开放,待开园时全部开放,将带给游客更多样化的体验”。
事实上,在今天的商业世界,越多沟通,越能听取别人意见,对自己越有利。游客吐槽迪士尼的小笼包贵,其实就是对迪士尼的爱护,这个意思就是说,我是挺喜欢来玩的,但是你东西太贵了点,如果能便宜点,我能更喜欢。要是没人吐槽,才是真正可怕的。
作为一个商业机构,迪士尼当然希望利益最大化,但是利益最大化的做法绝不是设置门槛,让非目标人群滚得远一点,他们的眼光会放得更远,让消费者有良好的体验,让游客从童年起就被灌输关于迪士尼的美好记忆,才能使迪士尼品牌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像有些评论家想的那样,非要摆出一副势利的架子,才能赚到最多的钱。
越能听取别人意见,对自己越有利。游客吐槽迪士尼的小笼包贵,其实就是对迪士尼的爱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