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因素是金融投资决策的“情绪代理变量”,而情绪才是联结天气与收益回报的真正原因。
盛夏到来,气温飙升,除了要防高温,投资者还要防“夏季诅咒”。
“夏季诅咒”是指每到夏天,金融市场容易发生股灾等金融灾难。英国《金融时报》解释说,所谓的“夏季诅咒”,是因为在夏季这几个月交易往往极为清淡,加上高管们外出度假,如果出现问题,市场可能会完全失控。
没错,夏天除了飘飘的长裙和迷人的比基尼,更有金融市场的烦心事。
就在去年6月12日上证指数刷新7年新高5178.19点,随后就出现了千股跌停,上证指数三个月下跌40%,形成可怕的股灾。
2013年夏天,证券市场除了行情惨淡以外,状况也不断发生,一会儿银行闹起了“钱荒”,拆借利率飙升,一会儿股市又出现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
在2012年的夏天,欧债危机不断扩散让欧盟焦头烂额;2011年夏天,美国遭遇国债违约危机,标普首次下调了美国国债评级;而2009年的夏天更加难熬,雷曼兄弟轰然倒塌,金融海啸一波比一波高。
再往前推,1997年的夏天,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横扫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亚洲一些经济大国进入萧条期,一些国家的政局甚至开始混乱。
经济学家们很早就发现,夏天的高温对股市也存在不利因素。比如中国台湾学者采用1997年到2003年6年间的台湾每日股市和天气数据,研究气温对股市获利的影响。结果发现,29℃是气温对股市收益产生影响的临界值,当温度高于29℃,获利将会大幅下降。
那么夏天是如何影响金融市场的呢?《新帕尔格雷夫辞典:货币与金融》中关于“天气”词条有这样的描述:“天气被看作是很好的外生变量……天气对于评估金融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肯定是有用的。”
经济学家们发现,人的情绪和感觉等心理因素在决策判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天气因素是金融投资决策的“情绪代理变量”,而情绪才是联结天气与收益回报的真正原因。
经济学家霍华斯和霍夫曼认为,在高温条件下,人们可能变得歇斯底里或异常冷漠。
另一位经济学家坎宁安也指出,在过冷或过热的天气中,人们变得不愿意帮助别人。攻击情绪增加将导致更多的冒险性,而冷漠则意味着不愿意承担风险。
正是这些极端的情绪,最终导致了金融市场的紊乱,这也是“夏季诅咒”出现的最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