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监中心昨天邀媒体“神秘买样”

正认真买样的媒体小伙伴
自“国家网监中心”2013年落户杭州起,它的其中一项工作——“神秘买样”,一直让消费者好奇不已。
3·15即将来临,昨天上午,国家网监中心邀请媒体走进“买样工作室”,一起体验“神秘买样”的过程。本报记者也在邀请之列。一起参与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于关注电商产品质量的媒体志愿者。
此次体验活动,执行的是2017年网上产品风险监测任务。志愿者在天猫、京东、一号店等多个电商平台执行任务。任务涉及抽检旅游鞋、不锈钢餐具、塑料奶瓶等多个产品类目。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抽检的样品是如何被选出来的?据介绍,在抽样任务执行之前,国家网监中心会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针对电子商务领域的大众消费品、安全类产品和网上投诉举报的焦点产品,来制定抽查任务产品类目。
记者被安排到的是,抽查旅游鞋。旅游鞋是综合皮鞋、胶鞋和布鞋等鞋类特点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合旅游、运动、休闲、健身的鞋类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鞋类。
在登录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协作平台抽检协作系统,并打开样品采购执行情况一栏后,就可以选择买样平台,确定平台后就可以看到买样任务。
买样过程其实与我们平时网购的过程差不多,但明显不同的是,在买样过程中,买样志愿者得截图,以便留下证据。图片有四张,分别为样品截图、产品标称质量信息截图和客服的聊天记录图、订单完成后的订单详情截图。这些截图,最后都需要上传至平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收货一栏,得填上指定的收货地点。
样品买完,截图上传完,也就意味着一次买样顺利完成。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内,这些样品将陆续到达国家网监中心,并被电子取证,再送至检验机构进行检测。如果这些样品被检查出有不合格情况,网监中心会将不合格信息反馈给电商平台,同时将不合格信息推送到属地相关部门,从源头上抓质量,提高监督的有效性,真正做到互联互通、共治共享。
“神秘买样”如今已经成为网监中心的一项常规工作。就以前的抽检情况来说,电商产品的质量如何?以2016年质检总局开展的一次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任务为例,该任务运用了“神秘买家”从电商平台买样的方式,抽查了535家企业生产的571批次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任务涉及服装类产品(女式内衣、羊绒针织品、羽绒服、休闲服装)、小家电类产品(厨房机械、豆浆机、电水壶、移动式插座、电饭锅),除此之外还抽查了床上用品和背提包。经检验,有439家企业生产的472批次产品合格,监督抽查合格率为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