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买保健品前都被安排做“体检” 手在机器上一按就能查数十项身体指标
中生联合是否存在违规诊疗行为? 昨天市卫监在公司现场找到几十份体测报告

商报讯 昨天一大早,王大伯就拎着一大袋保健品找到商报记者,他说自己手上也有18瓶辅酶Q10,看到本报关于中生联合保健品维权的报道,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不仅仅是王大伯,本报热线接到关于南京中生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生联合”)销售的保健品投诉案例还在持续增多。
多位投诉者都表示,曾在中生联合接受“体检”,发现身体指标出问题后才大量购买保健品。中生联合究竟有没有诊疗器械?是否存在违规诊疗行为?昨天上午,杭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联合下城区卫生监督所对中生联合进行了突击检查。
现场,执法队员检查了中生联合经营资质,搜出部分会员的身体检测报告单,发现几百份2015年的顾客登记表,并在仓库里发现众多保健品,但是瓶身上没有保健食品应有的“蓝帽子”,也没有看到消费者提到的体测仪器。
王大伯向执法队员反映了自己购买的过程。
“3月初,我看到媒体上有一则广告,一款蜂蜜含片原价百余元,老人优惠价每盒10元,产地是新西兰。这则广告中有写明是中生联合刊登的,地址就在广利大厦。”王大伯说,于是,他根据广告上提供的地址找到了中生联合。
上门后,中生联合的何姓工作人员就问王大伯最近有没有做过身体检查,王大伯回答说,最近一次也在一年前。于是,何姓工作人员就安排王大伯到会议室先去“体检”。
体检的过程让王大伯印象深刻。“就是让我把手放在一个黑色的板子上,板子通过线连接着一台电脑,电脑上就显示了十几项检测结果,但是我看不到具体内容。一会儿,工作人员表示我的身体其他指标还好,但有一项有些问题,需要吃辅酶Q10。于是,我在他们的劝说下,就买了18瓶辅酶Q10,共花费1800元。除此之外,还办理了200元的普通会员卡。”王大伯说,当时他还没有察觉出什么问题。
过了不久,3月15日,李姓工作人员打电话告诉王大伯,会员卡可以升级,而且不需要花钱。于是第二天,王大伯又去了中生联合。没想到这一次,工作人员又让他做“体检”,“就是跟上一次一样,手按一下黑色板子,检测结果依然没有告诉我。”王大伯说,如此频繁地做体检,体检如此简单,并且没有具体检测报告,让他起了疑心。当天,他没有办理会员升级就直接回家了。
现场,执法人员要求中生联合客服经理余敏提供消费者提到的体测机器。余敏称:“体测是增值服务,是公司的合作单位提供的服务。公司里没有体测机器,可能服务专员会私自购买血压计。”
然而事实上,本报报道的前4位消费者,也都曾提起过,每次购买保健品前,都被安排做“体检”的经历。
柜子里发现几十份体测分析报告单
包含心脑血管、脑神经等多项检测
余敏否认了中生联合为消费者做“体检”的说法。
消费者陈阿姨曾向记者提供过一份在中生联合做的“单项疾病风险基因检测”报告,对此,俞敏的解释是,“这是总公司曾经的合作单位,上海易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体测服务。这项合作到2016年底终止了。”
不过,昨天在执法人员的要求下,最终打开了中生联合的柜子。柜子里面发现几十份体测分析报告单和几百份2015年的顾客登记表,其中体检报告包括肾功能全息检测分析报告单、血脂全息检测分析报告单等。
记者看到一份会员健康分析表,检测内容分为心脑血管、辅酶量、脑神经、肝胆功能、肾脏功能和肺功能共六大类,35小项,有多项内容都有数据,甚至有“脑神经功能状况”项目的检测数值报告。
对于如此详细的打印版体检报告,是否存在疑似诊疗行为,余敏却称:“这些可能是员工行为,公司也不清楚。”当执法人员让其将相关员工叫来时,余敏推脱称:“该员工不在,出去了。”
执法人员随机拨打顾客登记表的电话,得知曾经中生联合有口腔唾液取样的行为。俞敏称,口腔唾液取样送检单位就是上海易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昨天在现场,陆续有老人来中生联合,中生联合的工作人员急忙将老人带往电梯处,并称:“他们的服务专员就在楼下。”
记者发现中生联合工作人员手上拿着一堆东西,出去后却空手而回,最终这些资料在公司后门处的垃圾桶内被找到。资料中介绍了各种中生联合的产品,宣传产品作用,其中有一条内容写着:“由于鹿血中的精华和人体中80%的红细胞质量相匹配,从而可以清除体内万病根源,中和血液内的垃圾、毒素,从根本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达到生态换血的目的。”
有指标的表单不是正规体测报告
是否非法诊疗还需后续调查
下城区医疗监督科科长朱卫平表示,广利大厦办公楼目前只是中生联合的办公场所,虽然王大伯有提到检测,但是现场没有发现相关仪器,所以不能断定中生联合有诊疗行为,还需后续调查。
朱科长说,会议室里发现的一些表单,上面有与健康相关的内容,其数据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从原理方面判断,像是抽血、用药方面的诊疗活动,而这些表单的数据来源不清楚。朱科长说:“这些表单不是一份正规的体检报告,所以暂时很难定性。现在我们也很关心这些数据是如何取得的,更加怀疑方法是不是符合科学原理。”
“从回访两个中生联合的顾客来看,中生联合没有开展临床体检活动。从今天整个过程来看,暂时没法定性中生联合开展诊疗活动,所以目前我们只能开具卫生监督意见书。”朱科长表示,后续他们会继续调查,在取证上,只要有充足的书面证据和资料也可以证明诊疗活动。
朱科长提醒消费者,诊疗分为诊断和治疗,是针对疾病的行为。但是保健品企业是利用人们的亚健康和慢性病,来达到推销保健品的目的。但保健品不是药物,保健品和治疗疾病之间不成立关系,消费者购买保健品时要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