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空调一年修4次仍不制冷 维修费花了近两千元
 
2017-07-21 11:40:55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报道 入夏以来,各地高温不退,空调质量面临考验,因空调维修产生的纠纷也由此增多。近日,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消费者安先生向中国消费者报社投诉称,其家中的一台空调因空气不制冷问题先后维修了4次,花费1850元维修费用,仍未修好。近日再次报修,对方已拒绝受理。他怀疑自己遇到了“黑维修”。

    消费者投诉——

    修了4次仍未修好

    2016年7月26日,安先生家中的一台志高牌空调出现不制冷问题,通过网络检索,联系上一家自称获得志高空调授权维修业务的北京市中维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当天,该公司夜间委派维修人员刘某赴其家中维修。排查故障后,刘某称“需更换马达、氟利昂等配件”,并收取配件费、上门费、人工费等共计1200元。付款后,空调暂时可正常使用。

    两天过后,空调又出现不制冷问题。安先生致电中维公司,刘某再次上门排查后称“氟利昂添加过多”。随后,刘某释放了部分氟利昂,空调恢复正常使用。安先生告诉记者,因该空调仅为单制冷功能,空调维修后,从2016年9月初至今年6月再未使用。

    今年6月2日,空调再次出现不制冷问题。第二天上午,中维公司接到安先生的报修电话后安排刘某及另一维修人员上门服务,二人排查一番后称,空调马达因受潮损坏。经维修,空调又恢复正常工作,对方收取了350元配件费,并收回了去年的《维修服务工作单》。

    6月20日下午,空调又出现不制冷问题。中维公司维修人员关某上门排查后,称“由于刘某于第三次维修时将空调电机正负极接反,导致风扇倒转,需更换风扇”。多次沟通后,安先生同意付费300元,约定关某第二天上门维修。

    6月21日,关某上门更换了电机,但空调仍不制冷。关某表示“空调缺氟利昂,如添加则需收取额外费用”。后经沟通,加了氟利昂但未收费,仅收取约定的300元。

    7月8日,安先生的空调第五次出现不制冷问题。9日上午,中维公司刘某、关某在电话里告知安先生“应该是缺氟利昂,如添加则需另收取费用”,但并未再次上门服务。

    至此,安先生已支付了1850元的维修费用。他怀疑中维公司维修人员在为其提供维修服务过程中存在使用不合格空调配件、乱收费、欺诈消费者等行为,致电该公司要求就此进行调查。同时,他也向中国消费者报社进行了投诉。

    企业解释——

    每次维修情况不同

    接到投诉后,记者致电中维公司核实有关情况。该公司负责人许某告诉记者,安先生家的空调太旧了,每次出的故障都不一样,维修内容及收费也不一样,而且工作人员检查故障后会提前告知收费标准,获得同意后才进行维修。该公司并不存在存在使用不合格空调配件、乱收费、欺诈消费者等行为。

    针对许某的说法,安先生表示,自己是因天气炎热急需使用空调,不得已才同意维修人员提出的收费标准。此外,中维公司工作人员在多次维修过程中,从未提供过配件合格证书及发票,每次均将损坏配件和《维修服务工作单》收回,以规避保修责任。

    律师分析——

    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针对上述投诉,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分析认为,涉诉空调多次维修针对的都是不制冷问题,如果维修人员没有真正查明原因,只是频繁更换配件,却没有真正排除故障,那么可以认定维修公司并没有尽到其维修义务。

    “多次维修,花费的费用足以买一台空调,配件是否合格,维修是否合理,这于这些信息,消费者当然有知情权。”芦云表示,空调是季节性产品,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的目的很明确,如果维修企业反复维修却不能解决问题,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违反《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可以向工商部门进行举报投诉,维护其合法权益。

    “此前有不少媒体曾报道过一些不正规的家电维修点在维修过程中,故意损坏配件并高额收费,而一般消费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导致利益受损。”芦云介绍说,按照家电维修行业标准规定,每次维修更换配件,维修人员都应当在维修保养手册上予以记载,这对于满足消费者知情权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据悉,针对中维公司涉嫌侵权行为,安先生日前已向丰台区工商局进行投诉,该局已介入调查。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记者 冯松龄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为网络黑灰产业“服务” 这个接码平台被...
·竞拍APP拍字画赚快钱?有人1天损失2...
·网购处方无须处方?无处方者可通过“在线...
·餐馆纸巾必点不可退?浙江一商户因此被罚...
·明年起国内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
·房地产网上营销热:有房企近半成交在线上...
·从零食手办到机票宠物 盲盒风愈刮愈烈问...
·卫生纸迎“涨价潮” 上市纸企一季度利润...
·从一车难求到“低调离场”,公共自行车怎...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市场漫步)
·集成灶安装不当消费者被炸伤 积极维权获...
·护航夏季食品安全
·夏日安心美妆 江苏南京专项整治化妆品质...
·湖北开展为期7个月的成品油专项整治
·江西开展专项检查规范食用油、蜂蜜市场秩...
·北京顺义开展电动自行车排查整治行动
·上海市消保委测试30款手持式挂烫机:美...
·江苏兴化开展“安全用妆,美丽有法—— ...
·火出圈的“文创雪糕”值得买吗?
·突围新消费 今夏“水战”再起
·4月银行理财收益迎低点 如何挑选合适的...
·一“熊”难求 跟风炒“熊”90后小心变...
·奶茶店玩起了袋泡茶 茶饮界开始流行喝“...
·童年味道火了怀旧零食 这个六一你会为情...
·新卤味登上家庭餐桌 千亿卤味市场还能怎...
·报名健康管理师培训但还未上课 500元...
·浙江将重点打击7大领域的18种违法行为...
·人民币升值 海淘比“618”还划算
·总量调控下,共享单车如何有机融入城市?...
·疫情之下,消费退费不能随便“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