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吴静 4月8日,“入宫”7年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退休了。这个消息,很快就冲上了热搜TOP10。 官员退休的很多,教授退休的很多,明星退役的也很多,但故宫博物院院长退休有这样的流量,却实在少见。单霁翔退休咋就上了热搜呢? 一方面,他擅长打造故宫文化创意“爆款”。说到故宫,很多人就会想到雍正爷的卖萌“剪刀手”、乾隆爷的段子“朱批”、故宫初雪调味罐、《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绘本、故宫“上元灯会”等“爆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故宫淘宝仙鹤系列彩妆,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主推的仙鹤口红一天卖出6500支,有力压星巴克猫爪杯的势头。 在流量成本高居不下的今天,打造“爆款”难上难,而故宫这个IP被大众所喜欢,原因无外乎建立了文化与大众的链接。以《哇!故宫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绘本为例,全书包含830幅手绘愿景大图、24座故宫宫殿、115件故宫珍宝、二十四节气小故事、48个传统习俗……小朋友可以用一整年的时间来“游览”故宫,让古老的宫殿、文物、藏品,在孩子们的生活里活起来,在脑子里沉淀下来,让历史焕发出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他善于用新技术唤醒文化遗产。单霁翔打造故宫文创“爆款”,不仅挖掘了历史文化,还借助了现代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比如,《韩熙载夜宴图》变得立体了,人们可以详细了解其艺术造诣、时代背景和任务角色,还可以听到当年的琴声,欣赏当年的舞姿。借助新技术,故宫还建了数字博物馆和数字地图,故宫有1200栋古建筑,9371间房屋,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地图了解每一栋建筑、每一个房屋的信息。 故宫博物院用3年时间建成了数字故宫社区,数字社区的功能不断丰富,包括公众教育、文化展示、参观导览、休闲娱乐、社交广场、学术交流、电子商务等,还利用新技术丰富数字社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通过这种新思维和新技术,建立了历史和人的链接,唤醒了沉睡的文化遗产。换句话说,故宫对于大众而言,不再是高高的城墙,而是民族文化的殿堂。以往神秘的紫禁城,如今是一个随时欢迎我们回的家,一个温暖的地方。 当然,关于单霁翔的故事很多。他在故宫前6年,进行了近2000场讲解,时间约2000小时,几乎每次讲话都可以不重样地即兴甩出一堆段子;他花了5个月时间,带着秘书走遍宫里的1200座建筑、9371间房,踏破20多双布鞋……这份关注,不仅在单霁翔院长的流量光环身上,更让人们前所未有地把目光聚焦在以往深似海的宫门之内,人们开始知道乾隆的秘密、皇帝怎么过大年、故宫的雪什么时候下、哪个角度最美。 发掘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外延,这是当下新媒体时代的选择,也是一种“适者生存”。单霁翔带着故宫拥抱互联网,在保有文化内核的同时,琢磨出一种符合时代的文化传播方式。单霁翔退休了,人们忽然有点担心:单霁翔退休会不会是他带给故宫的最后一个热搜?但很多人抱着希望:不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