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报 信用评价本是为了规范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却滋生了“买好评”“删差评”“收评价”的网络评价黑灰产业链。“买来的好评”模糊了消费者的双眼,“要好处而不可得的差评”也让商家不堪其扰,充斥广告的垃圾评价更是浪费公众的注意力。有关专家认为,要用刚性的法治“牙齿”和制度“肌肉”来捍卫消费评价信用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营商环境。 记者调查发现,在QQ群里,充斥着大量“好评”“差评”“收评论”相关群组织,有的群成员高达400多人。记者加入一个差评群发现,他们操作非常隐蔽,在群里不能发言,只有通过加某个群主才能获取信息,以防被封群。 据一位办案法官介绍,刷单群体的主要操作是通过聊天工具联系“卖家”接受任务;刷手到“卖家”店铺虚假下单并支付款项,“卖家”发“空包”;刷手虚假收货并给予好评;“卖家”将刷手支付的款项返还给刷手,并支付一定费用,刷单完成。一位从事淘宝男装销售的商家宣先生说,遇到过以公司形式不停对店铺进行批量攻击,而且使用多个小号,一上来就跟你讲法律条款,十分专业。宣先生透露,一般一个单子索赔500元左右,这正好达不到处罚标准,也一般不会引发商家十分剧烈的反抗。 专家称,有时几条恶意差评会对平台的获客、供应链、客服带来极大压力和额外负担,特别是对初创的中小型电商打击巨大。尽管现有技术手段能够对买家行为做出一定的甄别,但职业评价师往往能够巧妙规避相关规定。 据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部门统计,数百个职业索赔团伙仅在2018年就做了超过10万个投诉举报。而在广州、上海一带数字经济发达地区,有些工商所每年收到的恶意举报超过5000个,少数团伙炮制的投诉与诉讼,比全国消费者提出的总和还要多。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