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部门多次发文提出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每一次都会提到鼓励小客车限购地区放宽政策。 3月24日,多家媒体发布了一则新闻: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北京正在研究出台刺激汽车消费措施。消息说,2019年北京市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8.0%(全国同期增速为-0.8%),下拉全市社会零售额增速1.3个百分点。针对突发疫情对消费市场的冲击,北京市正研究制定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推出高排放老旧汽车淘汰更新政策,释放一部分老旧车存量指标;针对在该市无车且在轮候范围的新能源车需求家庭,上半年再释放不少于10万个购车指标;研究推出限定在郊区行驶的专用小客车号牌等。 这则新闻立刻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据媒体截图,该消息于3月24日8:55发布在商务部网站“各地特办—特办资讯”频道下,然而到了下午,在该频道已经找不到此文了。 “北京增加10万个新能源车指标”会不会成为现实,我们可以拭目以待。但是通过扩大汽车类消费来促进疫情过后的经济增长,必然会成为各地的政策趋势。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印发,其中也提到“释放城乡汽车消费潜力”的举措,将鼓励杭州有序放宽汽车限购措施。可以预见,汽车消费很快将在全国率先回暖。 在北京,任何关于小客车指标的新政都会触及市民敏感的神经。2020年北京市原定投放普通车个人指标额度38200个,新能源车个人指标额度54200个。对于一个拥有21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来说,这么点指标实在不够用。在2月26日举行的今年第一期摇号中,约2796人抢一个普通车指标,中签难度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有近47万人申请了新能源车指标,如果现行规则不变,那么现在申请新能源车指标的人,将排队轮候(新能源车不摇号)9年才能获得购车资格。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增10万个新能源车指标”绝对是一个大新闻。但如果我们梳理一下商务部网站撤下的那则消息,就会发现里面的很多措施都带有鲜明的临时性特点。比如,“通过设置补贴奖励及购车时限,在年内转化为新购汽车消费贡献”;增加的10万个指标在上半年释放,“预计在今年内可迅速转化为消费增量”。很显然,这些政策大多是针对疫情冲击而提出的,不具有稳定性。 那么疫情过去之后怎么办?10万个购车指标转眼就会用尽,还有那么多积压的消费潜力该如何释放?北京市小客车限购政策实行到现在已经九年了,这九年间,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的压力虽得到缓解但依旧存在,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汽车产业受到了抑制,汽车类消费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即便没有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市小客车限购政策也已经到了必须做出调整的时候。近年来,多部门多次发文提出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每一次都会提到鼓励小客车限购地区放宽政策。刺激汽车消费,不应该是“一锤子买卖”,光增加几个指标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长效机制才行。 同样作为小客车限行限购城市,杭州的情况又与北京有很大区别。现在浙江省在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中专门提到鼓励杭州有序放宽汽车限购措施,下一步,杭州将如何调整政策,挖掘汽车消费潜力,规范小客车使用秩序,我们大家都很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