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老杭州人24年的环北小商品市场正式关停 提升变迁之路:关停、原地升级改造、异地搬迁健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 环北小商品市场关停前,商户签约进驻新市场。记者 王艺霖 摄 商品市场是商品流通的重要载体,也是畅通区域经济循环的重要一环。 如何为商品市场创新发展赋予新内涵、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杭州的答案是坚持市场主导,由政府引导,分类施策,该关停就关停,该重建就重建,对场地规模有特殊要求的实行异地搬迁,扩大整体规模,除此之外增加数字化手段,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产销衔接,提升流通效率。 环北小商品市场关停 商户出走找“下家” 8月,陪伴老杭州人24年的环北小商品市场正式关停了。 “我7月底就搬了,新店落脚新环北(城东)商城,欢迎来捧场啊。”吴波的家居用品店位于环北小商品市场的二楼拐角,平常来的都是老客。20年前,吴波刚来环北小商品市场开店时,生意好得出奇。因为地段好,面积大,种类齐全,杭州人日常所需都能在这里找到。 20年过去,步行街、综合体成为杭州商业的新标杆,引领着全市消费的新浪潮,电商的蓬勃发展更是将商品流通提升到新的档次,环北小商品市场也不复旧时风光。 “这几年商铺搬走的很多,二楼很多店面本来就空出不少了,主要是因为租金贵。”吴波说,环北小商品市场的日租金在20元到25元每平方米,相隔没多远的新环北(城东)商城就便宜多了,日租金只要5元/平方米。还有些商户准备搬到钱江服装小商品市场,那里的客流有保障。 记者发现,一楼商户主要以经营服装为主,他们多选择搬去四季青、九天环北服装城和环北丝绸服装城等等。“原本在四季青、九堡就有好几家分店,这边腾空了也不受影响。”名鼠男装店员说。 “大部分商户5月份就签了合同了,九天这边批零皆售,一个商铺年租金在2万元到4万元之间,折上还有减免,所以很多商户都选择去九天。”去年9月,九天环北服装城在环北小商品市场的一楼开设了招商接待中心,据商户估计,70%的服装商户最终流向了九天环北服装城。 城市商业格局质变 杭州商品市场正在“焕新” 征迁后的环北小商品市场还会重建吗?环北市场转型升级项目指挥部表示,市场关停后不再另开市场,该地块将转型升级为教育及公建配套等设施用地。 查阅地图可以发现,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春蕾中学和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都在环北小商品市场附近,对于学校来说,将该地块升级无疑为教育及公建配套带来了利好。 早在2007年,杭州就开始实施市区商品专业市场整合改造提升的重大决策,总体目标为“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撤销一批和搬迁一批”。在市场提升改造的过程中,不仅是经营户们面临新的选择,市场本身在定位、规模上也面临新的选择,在一番阵痛之后,城市原本的商业格局发生质变:分工更明确、功能更完备,整体布局向着更能满足老百姓日常消费需求的方向发展。 其中杭州人最为熟悉的四季青是原地升级改造的代表之一。今年3月,实施以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为重点的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展开。主要改造内容有三个,修“一路”、建“一桥”、补“一网”,总的来说,是为了扩充街区交通疏解能力。与之相似的还有位于沈半路上的杭州星河灯饰市场(原杭州灯具市场)。 走异地搬迁打造产业园路子的则大多是因为商品性质特殊,对场地面积需求较大的专业市场。比较典型的是浙江汽配城,从江干搬到钱塘新区金沙大道,面积大了近3倍,产业链更加完整。 据记者了解,和被关停的环北小商品市场类似的还有浙江省工业品市场和浙江新世纪金属材料现货市场。关停之后,空出来的地块将经过重新规划设计,提升沿线交通状况,改善整体景观,让区域环境与城市发展更搭调。 推动数字化改革 市场另一条独具特色的升级之路 除了硬件提升,商品市场优化的另一个方向是推动数字化改革,提升软件。 截至去年年底,我省按照“通用+自建”相结合的整体推进思路,对260家市场实施了“智慧化”应用全覆盖,主要集中在推广深化市场运营、食品安全、信息与交易“三大应用”。 位于沈半路上的浙江建华五金机电市场,今年刚装上智慧化终端,通过这一集实时定位、店铺展示、在线导航等功能为一体的筑美智慧导购系统,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大幅改善。 这是商品市场提升改造的必经之路。今年5月,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开展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印发《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明确到2025年,培育一批商品经营特色突出、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功能强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全国商品市场示范基地。 通过数字化手段,信息生产、传播与反馈机制变得更加高效精准,制造端和消费端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对于商品市场来说,这也是全面推动有效供给能力持续提升的必经之路。 伴随着新一轮专项行动的开展,杭州将在市场升级中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与制造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