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全国各地的公共场所与机构不断进行智能化迭代升级,健康码、移动支付、外卖、在线挂号、网购等都需要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然而在电子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老年群体似乎与这个时代阻隔着巨大的“数字鸿沟”。如何帮助老年群体适应智能时代,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民生问题。 数字鸿沟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在数字化时代,老年群体却陷入了没人教、不会用、不敢用的尴尬窘境。例如,当前很多城市的大医院取消了现场挂号,改成手机预约制,通过关注院方微信服务号预约挂号。于是,我们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生病的老人站在医院大厅,手足无措,又一脸焦急。 跨越“数字鸿沟”,对于处于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为了更好地弥合与应对数字鸿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共同帮助老年群体适应数字时代。 首先,政府机构要注重对老年人“数字权利”的保护,加快涉老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革,同时提供可供老年人选择的线上和线下服务。尊重老年人的新型数字权利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老年人平等享受智慧科技提供便利条件,跨越数字鸿沟、消除数字贫困;另一方面则是尊重老年人拒绝学习使用智能技术的权利。 其次,立法机关可考虑以立法的形式,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社会上一直有呼吁,互联网要“适老化”,政府、企业、社会和家庭,要共同努力让老年人享有数字时代红利,要推出适合老年人的App,并设立过渡期保留传统路径。2021年5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修订了《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新增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兼顾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会建设,帮助老年人解决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保障老年人基本服务需要。这是江苏首次以立法形式帮助老年人融入智能化时代。 再次,互联网及相关应用软件应当进行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据统计,工信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实施后,近50%的应用软件积极响应,推出了适老版本,但依然还有大量的应用软件让老年人无法使用。 最后,激发老年人学习智能技术的热情和积极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记忆力也在衰退,容易遗忘学过的东西,家人要耐心引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社区也可通过体验学习、经验交流、互助帮扶等,引导老年人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积极融入智慧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