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图
焦点图
农贸市场的客流量去哪了 居民们现在都在哪里买菜
 
2025-07-09 09:04:28   杭州网

人口密集的居住区 买菜是刚需

生意红火的农贸市场 日渐萧条

八丈井农贸市场内显得空荡冷清 记者 陈卫民 摄

大关生活区地处拱墅区,有大关东苑、西苑、南苑27个住宅小区,约14800户、近3万居民。

“八丈井农贸市场”“大关西三苑农贸市场”“杭州东苑农贸市场”就是为了约3万居民提供买菜服务而建的,从最远端居民区步行抵达其中任何一个农贸市场都在15分钟之内。

有居民向橙柿直通车反映,现在去这三个农贸市场买菜,摊位明显减少,买不到想吃的菜。经过橙调队的调查发现,当初生意红火的农贸市场确实日渐萧条。大关人口密集,买菜是刚需,农贸市场的客流量去哪了?居民们现在都在哪里买菜?

橙调队记者发出调查问卷

看看现在居民都去哪买菜

橙调队线上共发出1000份调查问卷,设置了6个年龄段,分别是:25岁到34岁、35岁到44岁、45岁到54岁、55岁到64岁、65岁到74岁、75岁以上,调查内容如下——

日常是否会买菜做饭?

如果不买菜做饭,怎么解决吃饭问题?

如果买菜做饭,去哪买菜?

不去农贸市场买菜的原因有哪些?

同时,橙调队记者对大关东苑、西苑、南苑三个生活片区各小区随机走访,对大关生活区居民家庭是否买菜做饭及买菜习惯做线下调查。

线上调查问卷显示——77%的居民家庭仍在买菜做饭,6个年龄段越年轻不做饭比例越高,选择买菜做饭的居民家庭占比达77%,选择不做饭的居民占比为18%,选择偶尔会买菜做饭的居民占比为5%。

这说明买菜的消费需求依然存在。

偶尔做饭的居民都不去农贸市场买菜,其中83.3%选择了街边的菜店,其中16.7%选择了网络平台。

说明偶尔做饭的买菜以方便为主。

依据年龄段显示,年龄由高到低,不会买菜做饭的占比则由低到高——65岁及以上比例为0,55岁到64岁占比9%,45岁到54岁占比9%,35岁到44岁占比28.6%,25岁到34岁占比35.7%。这些不会买菜做饭的居民,73%选择点外卖,27%因为有单位食堂。

数据统计表明,越是年轻的居民不会买菜做饭的越多。

大关苑路上的街边菜店生意不错

调查显示,去农贸市场买菜的居民更多买的是肉类产品。

四个居民买菜的“关键词”

大关居民选择去哪买菜?

四个“关键词”被本次接受调查的大关买菜做饭居民反复提及,分别是“方便、便宜、新鲜、环境”。

四个关键词里,55岁以上受访者放在第一位的是便宜,25岁到45岁放在第一位的是方便。

69%的居民选择“街边的菜店”,排在第1位,50%的居民选择“联华、山姆等大型超市”,排在第2位,37%的居民选择“盒马、叮咚、小象等网络平台”,排在第3位,“农贸市场”被35%的居民选择,排在第4位,4%的居民选择“家里邮寄菜或回老家拿菜”,1%的居民选择“微信群团购”。

传统农贸市场服务半径一般为800米-1000米,以保证居民步行15分钟左右能够到达。伴随着“街边的菜店”大量且密集出现,让买菜圈从原本15分钟内缩短到了家门口的5分钟内,随着“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把买菜的时间进一步优化,居民可实现足不出户完成购菜全流程。“街边的菜店”与“网络平台”对居民买菜的“方便”进行了新定义。

很多居民在接受调查时均反映,农贸市场的菜价比街边的菜店菜价要贵,特别是蔬菜和水产都要贵不少,肉类的价格相差不大,调查中不少表示会去农贸市场买菜的居民,其实是去买肉类产品,如猪肉、牛肉、卤味和鸡鸭等。

大超市和网购优惠活动多

农贸市场只送小葱

接受调查的居民反映,线下大超市及网络平台常有优惠活动,而农贸市场从早到晚一个价,最多送你几棵小葱,超市搞活动的菜品会很便宜,晚上去超市买菜要便宜得多。“在叮咚买菜上花88元买张年卡,每次买菜满49元都会减4元,相当于打了9折,既实惠又方便。”“盒马线上平台既有盒马日日鲜,也有盒马NB折扣店,品质有保障,优惠有力度,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实惠又方便。”“对网络平台买的菜品有质疑,反馈确认后即时退款,方便还高效。”

市场经济竞争激烈

受到冲击的传统农贸市场如何自救?

八丈井农贸市场的管理人员说:“从食品安全的角度看,农贸市场是最有保障的,我们农贸市场每天都会对产品的农药残留和有无防腐剂等做检测,上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不定时、不定量进行抽检,一旦查出有问题,对商户的罚款千元起步,高的上万元都有。现在对市场生意冲击最大的还是周边沿街的小菜场,太多了,不少于十个。”

大关西三苑农贸市场管理人员说,现在来菜场买菜的都是年纪偏大的,周末偶尔还能看到年轻人带着孩子来逛菜场,年纪更大的菜场跑不动了,都去吃社区食堂了。现在农贸市场外面路上到处都是小型菜店,他们里面菜呀、鱼呀、肉呀、水果等什么都有,像一个个浓缩版的农贸市场,上班族没时间跑菜场买菜,都通过网上下单再配送上门。“我们边上就是水晶城,里面什么都有,年轻人不太会来我们这里。”

“农贸市场的生意确实大不如前,但农贸市场又是非常重要的终端,是支撑老百姓的菜篮子的民生保障,也是老年人买菜的重要途径,不可缺少。”

但是,在如今客流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农贸市场要先活下来,如何自救,如何保证自己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橙调队继续关注。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陈卫民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杭州夏日早市图鉴
·暑期带娃“新图景”
·2025上半年车市风云录
·今年的杭州特色伴手礼名单揭晓
·充电宝市场产品迭代风头正劲 “快充+安...
·古村漂、三国漂、夜漂……夏日炎炎带火杭...
·国风手艺博主潘素文:从央企“逆向”回村...
·最低19元,杭州四季青卖爆了!湖南姑娘...
·七彩夜杭州・仲夏消费季今日启幕
·助力杭州打造“跨境电商国际合作枢纽”
·桐庐打造国有化捕捞样本
·全球创新青年聚杭州 共话AI与新消费未...
·高温天里的“冰经济”有多热?商超冰块卖...
·第八届进博会浙江省首场招商路演走进杭州...
·浙江省举办人工智能赋能农业科技创新专题...
·抓住“凉资源” 带火“热”经济 夏日经...
·健康消费扩容升级
·票根何以成为消费“新钥匙”
·6月中国CPI同比由降转涨
·这些烟火小店为啥受欢迎?
·义乌工厂“下南洋”:国货美妆占领东南亚...
·数字体育:连接健康、科技与生活
·穿上老人鞋,安全更舒适
·“夏日爆款”订单激增 这款太阳能风扇帽...
·市场监管总局:今年5月中国企业信用指数...
·一场电影节,拉动经济效益近50亿元
·先体验后付费!老旧小区改造探索物业服务...
·鼓励车企间充电网络互联互通 加强大功率...
·莫让“先用后付”套路未成年人
·上海市消保委上半年受理投诉1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