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旅游升温、县域目的地崛起,品质消费重塑出行图谱 亲子家庭与银发群体成主力 五一假期将至,国内旅游市场在经济回暖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将迎来较为火爆的“补偿性出游”高峰。据行业预测,假期出游人次将突破4亿,同比增长35.6%,创近三年峰值,旅游总消费预计达2200亿元,人均消费攀升至550元,家庭游、深度游需求显著释放——亲子家庭与银发群体成出行主力,带娃出游订单占比达35%,60岁以上游客量增长45%,10天以上长线游预订量同比激增60%,“一老一小”带动市场结构性扩容。 这不仅是客流与消费的峰值突破,更标志着旅游市场从规模扩张向“品质化、多元化、情感化”的深度转型,为行业全年发展锚定新坐标。 出行结构逐步优化 国际航班覆盖全球1303个城市 国内交通网络优化,国际航班加密助推跨境流动。 国内交通网络优化与政策红利推动出行结构变化,新增京沪二线、成渝中线等高铁线路使运力提升20%,北京至青岛、上海至长沙等热门线路车票售罄率超90%,高铁成为中短途出行首选;五一期间全国7座及以下客车高速免费通行,深圳、杭州等城市暂停限行,带动周边游订单增长45%,自驾热潮持续升温。国际出行方面,航班覆盖全球1303个城市,日韩、东南亚短途游火爆,泰国“机票+酒店”套餐人均仅440元,国际航班预订量同比增长200%,跨境旅游加速回暖。 消费结构向高端延伸 四星级以上酒店预订同比增34% 游客从“打卡式”转向“体验式”,消费结构向高端延伸。 数据显示,四星级以上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34%,丽江、莫干山等地民宿订单量增长超30%,消费者愿为私密性、设计感支付溢价。文旅融合项目成新宠,西安大唐不夜城、敦煌沙漠露营等订单增长50%,“非遗活化”“国潮互动”成为景区标配;夜间经济持续升温,夜游订单占比达35%,杭州西湖音乐喷泉、重庆洪崖洞灯光秀等项目搜索量增长220%,多元消费场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五一旅游将迎爆发式增长 出游人次预计突破4亿 经济复苏与假期扩容叠加,2025年五一旅游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多家平台预测,今年五一出游人次将突破4亿,较2024年五一的2.95亿增长约35.6%,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国内旅游总花费预计达2200亿元,同比增长31.8%,人均消费提升至550元。 从出行结构看,跨市住宿订单占比突破80%,连住两日及以上的深度游用户比例预计达20%,长线游需求显著释放,反映出游客对沉浸式体验的追求。此外,亲子家庭与银发群体成为主力。 传统城市与新兴县域“双轨并行” 一线城市订单量占比超40% 一线城市热度依旧,县域旅游与反向目的地成为新增长极。 传统热门城市热度不减,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等城市订单量占比超40%,故宫、迪士尼等景点预约量同比增长50%,核心景区吸引力依旧强劲。与此同时,县域旅游与反向目的地异军突起,吉林白山、海南文昌、新疆喀什等县域目的地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超100%,“县城度假”成为年轻人“去班味”的新选择;宁夏固原、福建四礵列岛等冷门地搜索量增长150%,异地支付数据显示其人均消费仅为一线城市的1/3,“反向旅游”趋势下,小众目的地正分流传统客源。 个性化需求崛起 非高峰日机票价格较平日低30% 个性化需求崛起,旅行从“空间转移”转向“情感共鸣”。 4月28日、5月6日等非高峰日机票价格较平日低30%,“请四休十”拼假方式受青睐,错峰出游比例提升;携程“私家团”订单增长40%,新疆伊犁环线、甘南藏区深度游等定制产品成爆款,彰显对小众路线与专属服务的追求。Z世代推动新业态升温,音乐节、剧本杀、低空飞行等“情绪价值”消费受追捧,重庆大足区热气球观光、成都“慢生活”主题游订单增长120%,旅游体验更趋多元化与情感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