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提示: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2025-03-05 10:00:17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广州讯(陈晓莹 记者李青山)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为确保广大消费者科学选购保健食品,3月4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保健食品消费提示。

一是认准“蓝帽子”标识。保健食品须经国家食品监管部门注册或备案,产品包装上应标注“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备案号(如“国食健注G/J+年份+4位顺序号”“食健备G/J+年份+行政区域代码+6位顺序号”)。消费者可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查询产品注册或备案信息,核实真伪。

二是认清标签信息。产品名称、原料、功效成分及含量、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保健功能、食用方法及用量、保质期等信息应完整清晰,消费者依据其保健功能、适宜人群等关键信息,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食品。

三是防范虚假宣传。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消费者特别要注意商家在推销中声称产品可治疗疾病、使用“根治”“快速见效”“永不复发”等功效断言均为虚假宣传;警惕非官方举办的“健康讲座”“免费体检”“免费旅游”等会销形式推销产品;警惕伪造“科研机构认证”“国际专利”等虚假资质,相关信息需通过主管部门核验;谨防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

四是警惕直播带货。AI技术的应用,使得产品虚假夸大宣传情形更隐蔽、更难辨真伪,消费者一定要增强防范意识,慎防直播间利用“专家义诊”“患者案例”“限时秒杀”等营销话术诱导冲动消费。若发现直播带货过程中使用医生、专家等形象,或通过AI技术虚拟数字人及公众人物形象或配音来虚假宣传及推销产品,请及时取证并举报。

五是选择正规渠道。优先选择正规药店、商超等正规经营场所或经备案的线上官方平台购买,其他网点购买时需注意查看店铺资质证照,核实经营范围是否包含“保健食品销售”。避免通过无资质微商、私人渠道购买,拒绝通过私人转账、第三方链接等非正规渠道交易。

六是树立科学认知。均衡饮食、作息规律、适当运动等生活方式是健康的根基,保健食品可以调节机体功能,但不能代替正常膳食。要妥善贮存产品,存放时应参照产品标签标注的贮存条件,如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高温、潮湿或阳光直射等。开封后注意密封,按保质期食用。要理性维护权益,购买时注意索要并保留发票、小票等消费凭证,若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虚假宣传,请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或拨打12345、12315投诉举报,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陈晓莹 记者李青山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景点商拍 如何在秩序与需求间找到平衡
·辽宁沈阳成立食品药品科普消费教育基地
·2025中国(宁波)国际电子消费品及家...
·两项宠物行业国家标准8月1日起实施
·聚焦“私域健康直播”乱象系列报道| 直...
·优化消费环境应以消费者为中心——胖东来...
·吉林省消协:打造特色伴手礼品牌 助力消...
·福建南平:督促整改445条问题 守护校...
·广西南丹:筑牢师生饮食安全防线
·江苏常州:全力打造消费满意之城 助力高...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启动首个“百姓点检日”...
·黑龙江齐齐哈尔:规范农资市场价格行为
·北京消费维权添利器 消费者遭遇“鬼秤”...
·北京:建立京浙沪3地网络市场监管协同机...
·辽宁:2024年消费纠纷在线和解成功率...
·日租金5千元到1.5万元 人形机器人租...
·麦当劳与肯德基营销暗战 玩梗热潮席卷品...
·西湖龙井开采进入倒计时 新茶探营:丰产...
·3月11日起 杭州西站多趟列车票价下调...
·从“网红”到“长红” 杭州西子廊桥如何...
·养老机器人:标准落地,未来已来
·从人形机器人到处“打工”看市场先机
·年轻人消费“含金量”提升,黄金市场“小...
·唱好“花为媒” 发展“花经济” 各地抢...
·国家能源局:推动燃料电池汽车试点应用
·聚焦“私域健康直播”乱象系列报道| 直...
·加快整治私域健康直播乱象
·不能让消费者独自承担智能硬件的发展代价...
·打造“花样经济”消费新场景
·湖北开展育婴行业消费维权普法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