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聂国春)“年初注销了花呗,年底打算再注销几张信用卡。”看着11月份的信用卡账单,江苏消费者小艾决定改掉提前消费的习惯。 小艾有五六张信用卡,每张额度三五万元不等。外出吃饭、交通、网购都是通过信用卡支付。“现在网上支付真的是随心所欲,花钱没什么感觉,还款的时候才特别心疼。”小艾说。 有着同样想法的持卡用户不在少数,有些开始对信用卡断舍离。中国人民银行11月22日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支付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国共开立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49亿张,较一季度7.6亿张减少1100万张,环比下降1.53%。这已是信用卡连续第七个季度持续下降。 除了持卡量减少,信用卡的交易额也在下降。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末、二季度末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分别为8.54万亿元、8.53万亿元,环比分别下降1.74%、0.09%。六大国有银行披露的2024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除农行外,其余5家银行信用卡消费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记者注意到,不仅信用卡,一些无意间在网络平台开通了月付功能的用户也在悄悄关闭这一信用消费功能。 不过,在用卡达人乐乐看来,刷卡消费有积分又有返现优惠等,还有50天左右的免息期,能积累自己的信用。“如果能理性消费,信用卡还是很香的,销卡用户更应该反思自己的自制力。” 面对市场变化,各大发卡银行也是及时做出改变。首先是节省成本。据了解,上海农商行撤销了“信用卡部”;华夏银行则先后关闭了广州分中心、天津分中心;平安银行也将信用卡中心撤并划入其他一级部门。在进行部门调整的同时,多家银行对信用卡积分、机场贵宾厅等增值服务权益使用做出了限制。 其次,瞄准用户刚性消费和体育消费等新需求,主打消费分期业务。例如,聚焦家电、3C、汽车等日常生活领域,浦发信用卡在元旦前夕推出以旧换新分期立减活动,减少一次性承担大额消费的压力,促进品质消费;建设银行针对全球智尊信用卡等4款卡片新增了大众健身游泳、室内滑冰等权益。 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表示,近年来,信用卡权益缩水,刚性年费支出增加,持卡成本明显上升。同时,在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的冲击下,信用卡的吸引力大大减弱,开始面临“发卡容易活卡难”的困境。董峥认为,信用卡权益缩减背后,是用户消费正在趋于理性,过去高举高打的高权益获客路径已经不合时宜。存量竞争时代,信用卡产品应该关注用户刚性消费需求方向,探索客群差异化定位,探索推出服务乡村振兴、新市民等专属信用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