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开盒”“开盒挂人”意思是“打开盒子揭露隐私”“把某人的信息在网上挂出来”,指利用非法手段曝光他人隐私数据与信息。网络上,“开盒”事件时有发生,有的甚至还从信息曝光演变成电话骚扰、语言攻击、恐吓威胁等违法行为。近期,随着百度副总裁女儿“人肉开盒”孕妇事件的发酵,再次引发人们对此的强烈担忧。 “人肉开盒”猖獗的背后,是数据泄露及贩卖的黑色产业链。一些黑灰产业从业者收集泄露的个人信息,搭建可供查询的数据库,数据来源包括外卖、快递地址泄露的数据,以及网络上倒卖的各类数据;用户只要能提供手机号码,就能查询被查询者的户籍、工作单位、外卖地址等详细信息,而这些都被明码标价。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甚至有公开的群组,群内的匿名用户频繁发布“人肉”广告帖,还有人招收内部人员,涉及公安、税务、银行、运营商、快递等机构。部分贴吧、网络“校园墙”等成为“开盒”的重灾区。 “人肉开盒”危害极大。前述案例中被“开盒”的孕妇只是在网上发了一句评价,就被公布了详细的个人信息并被辱骂、骚扰,身心受到极大伤害。这种网络暴力行为不仅破坏了网络环境的和谐与稳定,引发恐慌和不安,更严重破坏社会公序良俗。因此,必须对“人肉开盒”坚决说“不”。 针对严重危害个人信息安全的“人肉开盒”,亟须多方面共同发力打击整治。监管部门应严厉打击泄露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企业和平台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技术升级及内外部合作,完善治理网络暴力的手段;相关主管部门应进一步严格落实个人信息收集最小必要原则,开展网络守法意识教育,防止更多的人成为“人肉开盒”的参与者。 对个人而言,也要高度重视隐私保护。进行注册活动时应避免多平台使用相同ID,关闭通过手机查找转账、展示真实姓名等隐私设置;不要随意连接公共场合的Wi-Fi,更不要使用这样的无线网络进行支付活动;在社交平台发布动态时,不要定位自己的隐私地址,不要随意晒机票、车票和酒店等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快递包裹上的个人信息要撕毁后再丢弃;丢弃或转卖旧电子设备时,要删除其中的信息并格式化等。更重要的是,当自身遭遇“人肉开盒”时,一定不要自我焦虑,及时报警,维护自身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