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王文郁)一碗辣子鸡、一碗酸菜炖肉片,配上米饭和不限量的紫菜蛋花汤,26元就能在盛京大家庭的“工人大食堂”吃饱喝足。4月23日中午,记者在午餐间隙,一边回味着上午在这里的工业文化主题街区看到的老机床、旧厂房、劳模墙等场景,一边感叹这些元素竟能将沈阳的工业辉煌与市井烟火奇妙融合。 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沈阳正将工业基因注入商业空间。从盛京大家庭的工业文化主题街区到铁西万象汇的“西红柿”夜市,商场夜市通过复刻工厂场景、活化工业遗产,打造差异化消费体验,让“工业迪士尼”成为吸引客流的新引擎。 从工厂到商圈的穿越 地处沈阳著名商业步行街中街繁华地段的盛京大家庭,凭借商业航母的大体量,在G层划定沈阳工业文化主题街区,集纳了几十家老厂及其附属机构的工业记忆,在商业中融入了沈阳老工业区的特色。 4月23日上午,一位80岁的退休老人驻足在工业文化主题街区“沈阳第一机床厂”门外一台车床前,手指着螺纹加工处向记者讲述,这台车床是沈阳机床厂自行研制的我国第一台普通车床C620—1,曾出现在第三套人民币2元纸币上。“沈阳的老工厂中创造过太多的中国工业第一。”老人说起他在沈阳几家工厂的工作故事,滔滔不绝。 “妈,您看看当年这些铁西大工厂的原门是这个样吗?”一位推着轮椅车看似五十开外的男子时不时俯首坐轮椅车上的老人耳畔问起过往岁月,老人家环顾工业文化主题街区四周默默地连连点头。过往路人无不向这对母子投去羡慕的目光。他们身旁的一位老妇人说:“年龄再大,在母亲身边也像个孩子。” 子女带年迈父母到工业文化主题街区一游的家庭很多,其乐融融。这里的“沈阳车床研究所”经营的是小串猪蹄火锅,“沈阳风动工具厂”经营的是生煎灌汤包,“工人大食堂”经营的是普通大众菜,一家家复刻工厂的门店经营着几十种风味佳肴。 子女陪同上了年纪的老人漫步工业街区,在火车头、吉普车、公交车、修车点、缝纫铺等处拍照留念的人们络绎不绝,家长们带着孩子看沈阳支援三线建设长廊和挂满一面墙的劳模介绍,穿梭于街区各个点位的直播网红忙得不亦乐乎,为不同目的而来的人们纷纷寻找着自己的喜好。 “沈阳老工业基地啥样?只在电影、电视剧中看过画面,商场里的工业文化主题街区展示的车辆、机床、生活用品实物和复刻的展品,看得更真实一些。”来自四川、广州等地的游客对记者说。 将工业元素转化为烟火气 沈阳大东区见证了民族汽车工业的起步,也见证了沈阳汽车产业活力的迸发,夜市中的美食也搭乘上前进的车轮。“从‘倒骑驴’(人力三轮车)起步,升级成可遮风避雨的小餐车,再到2020年在街景车中卖菜圈、肉串、铁板类烧烤,我最拿手的还是烤鱿鱼。”大东吉祥汽车主题商业步行街的商户刘奎军,用25年时间让“鱿鱼大军”在吉祥市场稳稳扎下了根。他对记者说:“现在要拼风味、拼服务、拼品质保障,方方面面都要跟得上消费者的需求。” 沈阳铁西万象汇的“西红柿”夜市每年6月开市,曾以“老雪研究所”为主题打造酒文化空间,结合啤酒生产原料展示、工业风装置等载体活化工业遗存。铁西万象汇相关负责人在2025沈阳首发季启动活动现场对记者说,今年为“西红柿”夜市招商引入工业元素正在进行中。 4月25日下午和26日晚,沈阳相继举办2025首发季启动仪式和夜经济街区开街等活动,引领消费新潮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据了解,沈阳发展夜经济特色消费场景150余个,沈阳铁西万象汇“西红柿”夜市、大东吉祥汽车主题商业步行街等58条重点夜经济街区已开街或将陆续焕新登场,举办厂办大集、啤酒节等各类促消费活动,营造更具烟火气的夜经济氛围。 从“网红”到“长红” 在过去,工厂就是小社会,分房、购物、看病、上学全在厂里。沈阳的消费密码与工业的紧密度可见一斑。与文创园类消费场景在老工厂原址修旧如旧不同,重塑工厂原貌的商业价值被商圈商场看重,工业文化的特色表达被打造成商圈商场的消费新场景。 “突破传统商场同质化模式,以‘工业+商业’的跨界体验吸引年轻客群、亲子家庭及文创爱好者;让工业‘老面孔’变成消费‘新地标’,结合工业史擦亮文化底色,打造兼具工业情怀与时尚体验的沉浸式空间;通过视觉与部分1:1复刻互动装置,强化打卡传播。”盛京大家庭董事长助理丁锐对记者说,基于差异化竞争、文化共鸣、场景营销3方面考量,在商场里打造工业主题消费场景带动客流与消费,开业期间日均客流增长约30%,周末家庭客群占比显著提升。 来自沈阳民政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沈阳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数占比已超30%。全国老龄委调查数据显示,当前“银发旅游”人数已占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老年人是线下消费的主力军,喜爱怀旧风是老年群体的特点,绕不开的工业、绕不开的消费群体,开发银发消费市场大有可为。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对记者说,工业遗产是沈阳的富矿,充分开发利用好这些“宝藏”,唤醒沉睡的老厂、老房、老机器、老工艺,重新焕发新生机和活力,变成有体温、有人文气息的新生命,在开拓应用市场上要不断下深功夫,达成消费业态创增量、服务消费模式新升级,能够更好地实现“流量”到“客流量”的转换。 “我们最新打造的工业主题文化街区2.0版,整体文化内容的迭代,工业文化研学活动的深化,用技术升级、科技赋能带来超沉浸式体验,科技与工业文化碰撞出促进消费的全新火花”丁锐说。 记者手记 当沈阳的工业记忆从老厂区走向商圈,这座“共和国工业长子”正以“工遗+”模式重构消费场景。当车床的齿轮声化为火锅的沸腾声,当劳模墙成为直播背景板,工业遗产的商业新生不仅激活了城市消费,更让一代代沈阳人在工业符号中寻找到归属感与自豪感。老工业城市消费升级写下了动人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