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合作撬动赛事吸引力,激活体育消费“乘数效应” 5秒智能取包、“机器兔”领跑,构建“科技+商业”新范式 近年来,马拉松运动在国内掀起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跑马行列。仅2024年,全国就举办了671场马拉松赛事,平均每天1.8场,参赛总人数突破656万,热门赛事的中签率堪比摇号。杭州马拉松作为国内知名赛事,也吸引了众多跑者参与。 那么,马拉松到底有多火?跑一场马拉松要花多少钱?办马拉松又靠什么赚钱?以杭州马拉松经济为例,或许能一探究竟。从跑者角度,参赛涉及报名费、装备费、交通费、住宿费等,综合下来花费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此外,马拉松还能带动当地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跑马装备转向“体验升级” 去年跑鞋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 专业装备市场呈现高端化、细分化趋势,跑者年均支出超5000元。 跑鞋作为马拉松装备的核心品类,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18%。马拉松运动服装市场规模2024年达280亿元,同比增长25%。专业功能化成为核心卖点。智能穿戴设备在马拉松跑者中的渗透率达70%,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 调查显示,马拉松装备市场已从“功能满足”转向“体验升级”,技术创新、国潮崛起与场景细分成为核心驱动力。未来,随着低空经济、元宇宙等技术的介入,装备智能化、服务定制化将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 杭马形成消费乘数效应 西湖半马预计拉动消费超8000万 异地参赛催生“赛事+旅游”模式,跑者消费带动城市多产业发展。 杭州马拉松通过“体育+文旅”深度融合,形成显著的消费乘数效应。2025年富阳半程马拉松吸引10000名跑者参赛,其中3000余人为外地选手,赛事期间赛场周边酒店满房率达100%,龙门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75%,门票收入突破180万元。西湖半程马拉松推出《西湖文旅权益卡》,涵盖景区门票、酒店住宿等5类权益包,预计拉动旅游消费超8000万元,参赛选手人均消费达1500元,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 从全民参与到城市经济引擎 杭州计划举办360余场区县以上赛事 马拉松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其影响力远超赛事本身。 2025年杭州马拉松延续了近年来的火爆态势,全年计划举办360余场区县级以上赛事,其中国际级和国家级赛事达50余项。以4月26日举办的富阳半程马拉松为例,赛事吸引了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0名跑者参赛,总报名人数高达23814人,半程马拉松项目中签率仅51.4%,欢乐跑项目中签率32.9%。 即将于5月25日开跑的西湖半程马拉松同样火爆,5000个参赛名额在报名通道开启后迅速报满,首次采用的“浙体育”报名系统承载了日均超10万次的访问量。 跑马消费不仅限于报名费 去年杭马跑者人均总支出约6800元 跑者的支出不仅限于报名费,还包括为追求成绩和体验的额外投入。 杭州马拉松跑者的支出结构呈现显著的“报名费占比低、衍生消费高”特征,其为追求成绩和体验的额外投入已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生态。 以2024年杭州马拉松为例,跑者人均总支出约6800元,其中报名费仅占2.2%-3.8%,而装备升级、训练服务、赛事旅游等非报名费支出占比超96%。比如专业跑鞋,价格跨度极大,入门级国产跑鞋300-500元即可入手,国际品牌碳板竞速鞋则动辄2000元以上;运动手表、压缩衣、心率带等配件花费也不低,高端玩家全套装备轻松破万,但业余爱好者完全可根据预算选择。 赛事方构建可持续盈利模式 去年杭马仅报名费就达540万元 赛事方通过多元化合作与技术创新,构建可持续盈利模式。 2024年杭马约3.6万人参与,仅报名费就达540万元,其在商业合作上成果显著。 在技术创新层面,杭马不断探索。2024年比赛中,物流车变为“智能网点”,选手扫码5秒就能拿到寄存包;机器兔化身领跑员,增添科技趣味。此前,一些视音频摄录指挥一体机、应急布控球等黑科技也应用于赛事,保障人员安全,记录比赛瞬间。这些技术提升了选手体验,也吸引更多品牌关注,拓宽了赛事的商业合作可能,使杭州马拉松在实现自我造血的同时,持续释放赛事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