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今年618来得有点突兀 关注度已不如以往
 
2025-05-20 09:14:33   杭州网

阿里将“满减”变成“立减” 

记者观察:数码产品成最佳选手

官方售价8999元的iPhone 16 Pro 256GB,本次618折后售价为6999元

上周,电商平台的年中大促618拉开了序幕,但对于不少人看来,今年的618来的有点突兀且无感,也许是消费者早就见怪不怪,也许大家不再为618的情绪买单,也许是离最后的促销截止日还早……总之,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前段时间,各家都公布了财报,显然阿里的年度财报离之前的预期存在差距,与京东、腾讯的增长值相比,其股价也曾因财报出现了下跌等问题。就在刚刚过完阿里日的几天后启动618,无论是业绩焦虑,还是先发制人,可以看到的是今年最显著的改变之一就是淘宝的“跨店满减”不见了,转而被“官方立减”所取代。同时,在折扣力度普遍有所下降的618中,数码产品一跃成为本次大促的最佳选手。

“官方立减”取代“跨店满减”

购物变简单了 ,折扣力度却不尽如人意

5月13日晚8点,天猫、京东等几大电商平台正式开启今年618购物节的预售。相比于以往铺天盖地、引人瞩目的热闹宣传,今年的618来得更加“悄无声息”了。去年,电商平台将大促宣传重点放在“取消预售”这一点上,简单又便宜的消费体验成为卖点,今年,已经有平台开始继续简化这种简单的模式。

前两天,心血来潮想要网购一件新衣的小罗打开淘宝,才发现今年的618已经开始了,而除了比往年“安静”不少外,逛淘宝的小罗还发现一件事:原本年年大促都有的跨店满减不见了。加入淘宝购物车中的商品,原本商品上方会有的“跨店满减”“满200-30”“满300-50”等标识不见踪影,现在被“官方立减”取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优惠券虽然支持跨店使用,但使用范围十分有限。

主要优惠手段由“跨店满减”变为“官方立减”,可以说是今年淘宝618最明显的改变之一。据淘宝的活动规则说明,今年618参与“官方立减”的活动商品优惠立减15%起,单品最高优惠可达50%。此外,“官方立减”还可与其他单品优惠(如前N件优惠、定向优惠)及跨店优惠(如品类券)叠加使用,上不封顶。

对于追求简单有效率购物方式的消费者来说,官方立减成为平台主要优惠方式、全面铺开是一个优点,不用再费心凑单,商品的最低价一目了然。但也有一些消费者在计算中发现,官方立减的力度小于跨店满减。以本次大促的立减力度为例,大部分活动商品都是优惠15%,也就是打8.5折,而按照往年300-50的跨店满减力度折算,最终折扣在8.3-8.4折之间。另外,对于一些页面价不足300元的商品来说,往年凑满减后这个折扣的数字还可以更低。

优惠力度普遍降低的618

数码产品成本届大促最佳选手

关于“官方立减”成为平台618大促的主流模式这点,对于追求简单购物体验的消费者来说也许是一个福音,但目前社交平台上有较多消费者都认为,相比往年,这种促销方式的折扣力度变低了,且今年支持跨店满减的店铺优惠力度也大打折扣,对于品类的要求与往年的全品类跨店相比,多了不少门槛。

不过,在大家普遍认为优惠力度有所降低的情况下,有一种品类的折扣力度却比以往更大也更吸引人。今年618,数码产品的折扣力度“远超”以往,甚至有可能成为本次大促最值得购买的品类。

以Apple Store天猫旗舰店中的商品为例,官方售价为8999元的苹果最新款机型iPhone 16 Pro 256GB,使用“官方立减”叠加“苹果惊喜购物券”后,售价为6999元,共计优惠2000元,折扣力度达到7.8折;Apple Watch 10代 42mm型号,官方售价2999元,“官方立减”叠加“88VIP优惠券”及国补后,售价约为1954元,折扣力度达到6.5折。

除了主要促销方式的变化,今年618正式开始前夕,淘宝宣布与小红书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新增笔记“广告挂链”等方式,全面打通种草到交易的链路,助力品牌实现高效增长;此外,今年天猫618进一步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设立了最低价校验规则。据悉,该举措是为了防控商家先涨后降行为,价保时间延长至7月5日。今年,在促销方式上做了“减法”的淘宝,简化了购物流程,但大部分商品的折扣力度却还没达到消费者的预期。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吕文鹃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45000元报名的培训课 退费要扣除4...
    ·今年618来得有点突兀 关注度已不如以...
    ·“买在金砖”资源对接活动在杭启动
    ·集成电路、笔记本电脑出口增长较快 1-...
    ·从招投标到老旧小区充电桩安装 西湖审计...
    ·杭州发布十大科技新特产 “零时差退税”...
    ·鸡蛋、猕猴桃接连出事 “每5天开1家店...
    ·标注“官方”的“假官号”为何屡禁不绝?...
    ·充电桩进小区,咋就这么难
    ·“网约摩的”上线,合规性及安全性引发质...
    ·龙舟市集、户外露营……解锁你的“夏日标...
    ·成本2元卖200元,家里漏水维修竟要上...
    ·​产销携手 搭建农产品流通“共赢链”
    ·因冰雹出险保费会涨吗?看看业内人士怎么...
    ·市场规模蓬勃壮大,服务网络能效提升——...
    ·要解压更要健康 年轻人掀起零食“脆脆”...
    ·四部门联合行动筑牢隐私防线 信息合规进...
    ·家电售后服务提升行动成效显著
    ·“拥抱消费新场景”系列报道 | 金陵街...
    ·透视“汽车神器”系列报道|罗马快充真能...
    ·透视“汽车神器”系列报道|“防撞神器”...
    ·刷脸不应是身份验证必须或唯一手段
    ·加力释放年轻人健康消费潜能
    ·厦门开展酒类流通行业放心消费承诺单位创...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2024年度电梯安...
    ·陕西略阳:“三网联动”守护农村消费全链...
    ·河南开展合同格式条款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
    ·陕西合阳:整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市场乱象...
    ·积分权益大缩水 多家银行调整规则惹质疑...
    ·“端午”假期首票开售 “龙舟”“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