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拥抱消费新场景系列报道|社区食堂吃出“幸福味”
 
2025-07-11 09:35:36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桑雪骐)7月4日清晨4点50分,整个城市还在沉睡,北京观澜国际花园助餐食堂的面点师刘大姐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发面、掐剂、擀皮、包馅,动作行云流水。这个由物业公司开办的助餐食堂,最初只为解决员工就餐问题,如今已成为社区居民的“家庭厨房”。

近年来,社区食堂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城市“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老年人的“幸福餐桌”,更逐渐演变为年轻人、家庭的新消费场景。《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走访发现,这些开在家门口的社区食堂运营模式多种多样,效果也存在不少差异,折射出消费新场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坚持“家的标准”

“面和馅都是头天晚上准备好的,今天订餐的人少,可以晚点儿开工,如果订餐人多,4点多就得起来做饭。”刘大姐一边擀着包子皮儿,一边向记者介绍。

记者在助餐食堂当日早餐跟团贴上看到,7月4日的早餐有包子、油条、烧饼、豆浆等10个菜品,价格在2—7元不等,有25位业主预订早餐。

这个由物业食堂转型而来的助餐食堂,源于业主们的强烈需求。“最初主要是为了解决员工就餐,但有不少业主呼吁物业公司提供餐饮服务。”观澜国际花园物业公司负责人介绍说,经过与业主委员会反复沟通和多次论证、尝试,去年7月,这个面向全体业主的助餐食堂正式开放。

在运营方面,助餐食堂坚持“家的标准”。“我们用的米面油都是大家熟悉的品牌,肉菜也按照家庭用餐要求购买。一些业主还会参与大宗采购,降低生活成本。”该物业公司负责人表示,在服务方面,助餐食堂会按业主需求定制,比如,应业主要求增设配送服务,覆盖了八成早餐订单;暑期新增午餐套餐,解决孩子独自在家的吃饭问题。目前,助餐食堂已经有了稳定的顾客群,每周五的饺子最受欢迎,订餐量经常突破50份。

“以前早上是我们最忙乱的时候,一边催孩子起床洗漱,一边手忙脚乱做早饭。现在食堂按时送来早餐,还是便于携带的包装,可以让孩子在车上解决早餐。”一位业主的话道出了社区食堂的价值——不只是提供食物,更是提供一种生活解决方案。“暑假孩子再不用吃隔夜饭或零食填饱肚子,食堂的热菜热饭新鲜营养,让人放心。”另一位业主如是说。

小碗菜提供更多选择

7月2日中午1点20分,距离正式开餐还有10分钟,上林世家社区食堂——端品荟上林餐厅的取餐台前已排起了小队。这个位于会所地下一层的餐饮空间,通过临街入口与健身房比邻而居,正在用丰富多样的小碗菜模式重新定义社区餐饮场景。

在餐厅入口处竖立的菜单上,显示着本周早、中、晚餐食谱:早餐10个菜品,午餐14个菜品,晚餐10个菜品。小碗菜则明码标价,大荤(10元以上)、半荤(6—10元)、素菜(4—5元),米饭2元可以随便盛。取餐台上,小碗菜按价格区间摆得满满当当。记者一行两人要了鱼香肉丝、木须肉和圆白菜3种小碗菜和两份烙饼,共花费24元。

中午12点,餐厅中的20张餐桌已经座无虚席,旁边还有刚取完餐等座的顾客。据记者观察,在此用餐的六成以上为中老年人,其间也不乏带娃家庭和年轻人的身影。

这里的社区食堂,不仅创新地推出了小碗菜就餐模式,更令人暖心的是,还推出了“汤品免费供应”“业主独享9.5折优惠”“老人消费满12元减1.5元”等特色服务。

“我是旁边京师园的,听说这边食堂好,特意来试试。”一位手臂吊着三角巾的女士向记者咨询。她的选择印证了口碑的力量,上林世家的社区食堂开业不到一年就吸引了周边社区的居民。大家都说,小碗菜模式提供了更多选择,透明的菜单和价格增强了信任感。

记者走访发现,京师园社区食堂与上林世家社区食堂仅一街之隔,却是另一种运营状态。记者看到,京师园食堂玻璃门上的营业时间表模糊不清,墙上白底红字的“朝阳区老年餐桌”还依稀可辨认。餐厅内,长方形不锈钢餐盆盛装有11种菜品,静待工作人员将其按照顾客要求盛入不锈钢餐盘或者一次性塑料餐盒中。墙上张贴的价目表分为早餐、快餐和面食3部分,其中早餐品类约30种,面食9种,快餐分16元、20元、24元3档。在价目表和取餐台上,记者都没有找到菜品对应的名称,也没有看到当日的菜单。

“当初,小区里有食堂是我们选房子的重要因素之一。”京师园社区业主何女士对记者表示,“我们2019年入驻,刚开始食堂人气还好,后来换了好几任承包方,常有业主对运营不稳定、服务不透明表示不满,不少业主把就餐卡退了。”

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7月1日傍晚6点,位于北京西四环北路10号院的海淀食堂正值用餐高峰,取餐台上整齐排列着各式小碗菜,标价每份6—22元不等。这是海淀区民政局和曙光街道主导打造的曙光街道首家海淀食堂。

“自从挂牌开业以来,每天都有四五百人来就餐,老年人占七成以上。”海淀食堂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记者注意到,食堂专门设置了适老化桌椅、扶手、无障碍坡道等设施;早餐6点开餐照顾早起的老年人,晚餐延至22点服务快递小哥等加班族;6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88折优惠,还能预订25元爱心套餐;订餐微信群每天更新菜单,方便居民预订。

“成立海淀食堂一方面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负责人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介绍说,针对区域内职住不平衡、新就业群体就餐难等问题,2024年8月,海淀区政府着手推动海淀食堂的建设,推出了养老拓展、企业加盟、院所开放、园企共享、镇村共建5种运营模式。

“海淀食堂的建设运营,在基础餐饮服务要求之外,特别强调适老化改造和规模标准,比如,要配备无障碍通道、适老座椅等设施;经营面积不得低于150平方米,同时保障至少50个就餐座位。”该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多种运营模式和政府适度补贴,目前已有41家海淀食堂正式运营,累计接待约329万人次,营业额6974.29万元,社会反响好,品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专家观点:

构建可持续服务生态

社区食堂以社区居民的民生与福利保障为核心,带有普惠、公益性质,强调单点服务效能与覆盖性。为满足社区核心客群需求,社区食堂菜品家常、品种有限,少油少盐且注重适老化需求,高性价比是其立足基础。这也给社区食堂持续运营带来诸多困难。中国商务广告协会数字营销研究院院长马旗戟表示,从目前发展实践看,最大的困境在于普惠公益性与市场商业化之间的平衡难题。社区食堂的特点和定位限制了其经营模式与盈利水平,而政府补助、社区援助难以无限制长期提供。

如何让社区食堂“又好又专”?马旗戟提出,一是转变发展理念,构建可持续服务生态。将社区食堂从单纯的社区民生工程转变为社区生活可持续的服务生态。一方面,让社区食堂与其他生活、商业服务彼此借力,借助社区生活商业生态的力量扶持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允许社区食堂拓展边界,进行服务延伸,实现多元业态融合。二是发挥政府作用,拓展经营服务范围。政府可在供给侧、供应链方面发挥更大影响力,推动连锁品牌、知名品牌与社区食堂合作。同时,通过与平台开展数字化、社会化、品质化、公益化协作,扩展社区食堂的经营服务范围,提高餐饮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培育自我造血机能。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营、技术创新、社区生态构建,以社区为着力基点,以多元融合为力臂范围,将其作为社区一体化枢纽的有效机能单元,借助社会化、市场化和数字化实现精准定位和差异化运营,真正实现“小食堂、大民生”的社会价值。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唐健盛认为,社区食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引入更好的运营机制。上海将光明引入社区食堂运营,其良好的供应链和管理体系有效改善了社区食堂的运营状况。另外,要注意可取得政府补贴的社区食堂与社会餐饮的平衡发展,社区食堂应始终坚守服务于社区的原则。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桑雪骐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消费者花30万元买的新车有使用痕迹 4...
·拥抱消费新场景系列报道|社区食堂吃出“...
·7.2万方,对标“太古里”!杭州新增文...
·一大波江鲜已“游上”餐桌!快带上你的“...
·带爱犬游泳成消暑“新姿势”“它经济”激...
·7月11日上午10点开抢!100万“浙...
·明星艺人热衷探店成为“饭搭子”
·食品品牌喜欢怪味营销 如何不止于“一时...
·从“零”到“领” 标准化规范化助力低空...
·换购的钻戒想享受回购却受阻 以旧换新不...
·杭州开出首家机器人4S店
·“原生木浆”“超柔亲肤” 纸巾该如何挑...
·潮玩大热催生新市场 给盲盒“安家”成潮...
·“史诗级的外卖大战”是怎么来的?
·一年一度 只摆10天 杭州环北门口夏日...
·新一代折叠屏手机:AI赋能轻巧机身,智...
·多家快递公司拒收充电宝 有3C也不行
·有的摊位10点不到菜就卖光了 杭州文二...
·把中国好货卖到全球去 电商之都杭州散发...
·杭州加快集聚互联网产业迎来新机遇
·夏日防晒用品出口迎来旺季 海关助力企业...
·全国食品安全内部知情人举报系统上线
·反浪费,向制度创新要动力
·旅游市场持续火爆 激活夏日文旅消费新活...
·多功能相机卖断货 国内影像器材消费热度...
·网购商品退货遭拒 “商品完好”责任谁担...
·外卖补贴大战能否给你真正实惠
·广西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综合整治
·“吴越里”明年6月亮相 沉浸式感受吴越...
·杭州夏日早市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