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游民敲击键盘的哒哒声与烤窑面包的麦香一同飘散在青山之间。近日,以“AI乡村·青创未来”为主题的杭州市青年入乡发展工作现场会在建德下涯镇之江村举行。政府、高校、企业代表及青年创业者等80余人,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青年力量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青村·合伙人”激活山村新动能 青年创意绘就新图景 活动现场,从“四象轩”以镜头为笔记录乡村之美的摄影工作室,到“山风农场”结合露营、咖啡与音乐的生活空间,下涯镇之江村的这些青年实践“青村·合伙人”站点正成为连接都市创意与乡土活力的关键节点。“产业+场景+服务+文化”的深度融合模式让乡村蜕变为年轻人能够施展才华、落地梦想的良田沃土。 近年来,建德通过实施青年入乡三年行动计划,已培育“新农人”6800余名,牵引近万名青年投身新时代“上山下乡”,引入猫咖、窑烤面包、桃花源漂流等115种新业态,带动8万人就业增收,产值超10亿元。昔日“网红”村庄,正因青年的智慧与活力焕发新生机。 政策“强磁场”聚才引智 “人才西进”催生山乡巨变 现场会上,还启动了2025年“人才山乡荟”系列活动。杭州市“人才山乡荟”活动自2021年启动以来,已成撬动人才、科技与资金“西进”的重要支点。“春雨计划”“春暖计划”等量身定制的金融与保险支持,以及“百名博士进乡村”“千名‘新农人’技能比拼”等具体载体,形成强大政策势能。 活动现场,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6所高校代表与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签约共建青年入乡发展联络站,杭州杭千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中国邮政杭州分公司等企业则以“联农带富”合作模式,助力青年创客对接资源,多维构筑支持青年回流的“强磁场”。 如今,杭州西部区县(市)高层次人才已从2015年仅223名跃升至当前12191名,增幅达54倍。自2019年起,35岁以下大学生人才奔赴乡村已突破13.58万人,政策赋能下的“人才西进”已汇聚成时代洪流。 数字浪潮涌动山乡 青年与AI共筑新生态 如果说青年返乡是火种,产业新业态便是助燃剂。AI技术正与田园深度融合,释放出可触可见的乡村生产力变革动能。今年的人才山乡荟,以“AI乡村 青创未来”为主题,市、县(区)联动共推出六大板块、30项系列活动。 AI山乡·智绘田园: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和抗风险能力,让AI技术真正为农而生、为民所用。 青春山乡·点亮未来:开展青年学子返乡实践、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等,为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提供展示舞台,让青春在山乡绽放光芒。 技能山乡·匠心传承:开展技能比拼,组织技能培训,全方位锤炼“新农人”农业生产实操能力与综合发展素养,手把手传授技术,带动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创业山乡·共富杭州:搭建创新创富平台,组织交流学习,以赛聚才,为入乡创客提供全方位支持。 农旅山乡·诗意田园:通过数字赋能、产教融合、服务提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文旅复合型人才,让乡村颜值与内涵并存。 浪漫山乡·青约而至:打造青年交友平台,组织青年破冰活动,通过趣味互动扩大青年社交圈,让青年入乡更有归属感。 123个站点筑巢引凤 “乡青”涌动共富潮 当AI技术遇见青春力量,当共富愿景融入山乡沃土,杭州的乡村振兴故事正在书写新篇章。这里不仅是诗意栖居地,更是青年施展才华的“强磁场”。截至目前,杭州市已累计培育现代“新农人”6.18万人,农创客1.24万人。 “青年入乡就成了‘乡青’!”今年,杭州还打造了集就业指导、创业孵化 、技能培训、生活配套等青年入乡全链条服务为一体的123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吸引了630余名青年进站实习、就业,带动4100余名农户增收6900余万元,带动169个村集体经济增收3200余万元。 从无人机巡检的精密“算力”,到新业态聚集街巷的蓬勃“活力”……田园牧歌的闲适氛围中脉动着数字时代的强劲节拍,杭州正将青年入乡融入“强城”“兴村”“融合”的战略纵深地带——昔日沉寂的山乡,今日已是青年成就梦想的磁性热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