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治打赏乱象,要“疏堵结合”
 
2025-07-28 09:50:32   杭州网

近年来,打赏乱象屡禁不止,背后有多重原因。

一方面,“流量至上”观念被一些人奉为圭臬。为追求利益,部分主播、MCN机构不择手段,故意编造人设和剧本、传播低俗内容,诱导用户非理性打赏。部分平台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反而提供流量扶持,纵容此类乱象,并从中获益。

另一方面,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健全。监管部门执法人手和技术手段有限,难以对海量内容进行全面、及时筛查。司法机关处理打赏纠纷时,对于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认定、责任划分标准尚不统一。相关行业协会亦未能充分发挥其制定自律规范、调解纠纷等作用。

这道难题怎么解?

2024年,我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市场营收规模达2126.4亿元,同比上涨1.5%。截至2025年5月末,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主播账号累计开通近1.93亿个,同比增长约7.2%。作为一种新兴商业模式,打赏助力直播等业态在数字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创新传承文化等方面“大展拳脚”。应该说,合法打赏属于正常民事交易行为,受民法典等法律保护。

同时要看到,种种乱象伤害观众合法权益,破坏社会公序良俗,阻碍行业良性发展。

因此,治理“打赏乱象”不仅要“堵”,也要“疏”,对正常理性打赏进行引导。

主播应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职业观,加强政策法规和平台规则学习,以优质内容吸引用户。MCN机构应加强合规制度建设,强化对主播的法规政策和职业伦理培训。媒体、社区等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理性消费观,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实际需求,合理安排打赏支出。

直播平台应完善平台规则,运用人工智能、人工审核等多种手段,加强对内容和用户、主播身份信息的审核,严格执行账号注册、实名认证制度,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同时,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打赏行为。司法机关应就打赏行为的法律性质、各方权利义务关系,以及责任承担方式,出台指导性案例,统一裁判标准,为行业提供明确指引。行业协会应当完善行业自律规范,明确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完善主播信用评价和奖惩制度,有效调解直播打赏纠纷。

只有“疏堵结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治理体系,才能形成整治打赏乱象的合力,营造健康网络生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教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郑 宁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中国潮玩何以“圈粉”海外
·治打赏乱象,要“疏堵结合”
·“保价”500元为何只赔30元?专家详...
·“高铁+旅游”深度融合:特色专列助力暑...
·凭准考证减免门票催热毕业游 如何让毕业...
·“买家秀”竟出自卖家之手?虚假好评让购...
·青旅实为群租房、卫生严重不达标……酒店...
·网络打赏为啥“上头”?如何避免打赏行为...
·消费新观察丨“科技新特产” 带火科技消...
·福州发放1000万元电商月消费券
·保健品虚假宣传岂能成“内卷”帮凶
·上半年广州市消费者组织为消费者挽回经济...
·北京市修订食品经营许可审查细则 取消场...
·厦门市集美区:规范农村“摊规点”经营
·黑龙江桦川:普法宣传进旅游景区
·广东深入构建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辽宁发布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提醒告...
·福州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联合督...
·北京石景山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工作暨新国...
·自动驾驶伦理新规发布 为技术发展划定“...
·《住房租赁条例》正式发布 筑牢“租购并...
·数字人欺诈、算法操控 应对“数字陷阱”...
·钱潮夜市火爆开市
·夏日冬泳,全国独一份!17℃新安江,不...
·杭州西湖边的星级酒店外摆你吃过哪家?
·“第二主场”以赛引流500球迷感受“体...
·“z世代”用DIY把食用冰变社交货币
·体育“搭台” 消费“唱戏”杭州打出“赛...
·2025年“浙里源生态”系列活动之鸿蒙...
·杭州开市客确认:麻六记酸辣粉已全部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