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近日,山东济南市民李女士在某银行的atm机上取了2000元钱。此后,在药店付账时才发现竟然有一张是假币。对此,银行人士答复李女士,取款机里不可能有假币。
“atm机取出了假钞!”这样的事不时见诸报端。然而,事实究竟如何,却往往因为消费者难以举证,成为一个谜团。atm机内会不会出现假钞?假钞到底是在哪个环节被放进atm机内的?在atm机取到了假钞后,到底该由谁来举证?消费者又该怎么处理才能保护自己的权益?且看各方说法。
严控人为因素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郭田勇
目前,银行对atm机加钞均有严格流程。钞票在通过验钞清点后,要先入库进行清分,之后才会放入钞箱,再运至网点放入atm机。验钞机查验假钞,而清分机则只认真钞。所以,如果严格按流程操作的话,假钞不可能进入atm机。另外,通过存款机存入假钞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存款机具有验钞功能,假钞存不进去。最近,有人利用存款超时不取出自动吞回出钞口的规定,快速用假钞更换掉其中几张真钞,这样让假钞混进存款箱。不过,超时状态下其实钞票全部进入了“废钞箱”,根本不可能被下一个取款人取出。
尽管atm出假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所有的流程均需要人来完成,如果银行内控管理不严,面临的职员个人道德风险并不能排除。所以,应对atm机假钞事件,严格管理是第一要务。
atm机是银行为减少人工成本而设置的,为了提高其安全性,银行不妨在服务和技术方面也下点功夫。例如,在有条件的网点,可以在atm机旁放置验钞机,供消费者当场查验。同时,针对未关闭循环功能的存取款一体机最有可能流出假币的情况,关闭循环功能。此外,通过技术的升级改造减少假钞风险,使用具有冠字号码查询功能的atm机,让每一张进出atm机的钞票全程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