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TM机中取出假钞该咋办 | | |
2014-06-05 09:15:20 杭州网 | | |
强势一方举证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 刘俊海
金融消费者与银行之间存在金融服务合同关系。消费者持卡在atm机上操作,实质上是与atm机的所有权人银行发生法律关系。银行应依据合同约定和金融业惯例,通过atm机中的电脑程序,及时足额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合法的货币。
倘若从atm机取出的是假币,就意味着银行的合同履行存在重大瑕疵,而且违背了消费者的缔约目的。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违约银行理应对消费者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包括继续交付真币、赔偿消费者的交通费和律师费等合理的维权费用。
在实践中,多数消费者都愿去银行柜台取钱,而银行为节约人力资源,往往要求消费者前往atm机取款。但是,当消费者从atm机上取到假钞,向银行索赔时,银行往往不认账,理由是银行往atm机加钞管理严格,消费者没证据证明消费者手持的假钞是该银行atm机吐出来的。
鉴于银行是金融消费合同关系中的强势一方当事人,atm机是银行所设,而且银行完全具有经济实力和技术手段安装假币筛选和证据保全设施(包括扫描仪与验钞机)而拒绝或怠于安装,我认为,在遭受假币之害的消费者追究银行的赔偿责任时,人民法院不应拘泥于传统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而应改为举证责任倒置的公平立场。
实际上,刚刚实施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等大件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银行利用atm机提供服务,由于其涉及复杂的技术等内容,普通消费者很难了解其安全性,当出现吐假币的服务瑕疵,理应由银行举证。
不排除吐假钞
■民间反假钞志愿者 陈海云
在反假钞的过程中,各地人民银行的官员在介绍时,均称atm机里的钞票在放进去以前,要经过多道程序,钞票的清点和放置过程全程都在监控之下,在atm机里绝不可能取出假钞。而银行人士也声明,atm机取出假钞几无可能。而据我了解,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有过从atm机里取到假钞的经历,媒体上也有许多相关报道。
据了解,atm机钞票的来源有3个:银行网点的上缴款、客户上门服务收款、自助机具的尾款。“收款-清点验钞-武装押运-入库-清分-定钞券装箱加封-武装押运-钞箱更换”,这样钞票才能完成一次进出atm机的流转。在这个过程中,均需要银行两名员工同时操作,并全程监控录像。
应该说,通过清分机验证钞票,然后用一次性卡锁密封,实行钞箱更换,从规则上排除了假钞进入atm机的可能性。但是,atm机吐假币的可能并未排除:一是存款机识假能力有限,新版变造币有可能躲过检查存入atm机,而部分存取款一体机的钞票可以体内循环,导致不法分子刚存入的假钞被下一个取款人取出;二是银行内部人作弊,在向atm机放钞过程中“以假换真”。
| |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记者 聂国春 编辑:陈俊男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