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七小时、黄牛加价转卖,这不是在买火车票,而是一杯奶茶。
这是继火遍珠三角之后,“网红”喜茶登陆上海,在来福士广场开出长三角区域第一家分店的景象。
在各大平台看到这条新闻推送的时候,同事正捧着一点点的红茶玛奇朵回办公室,她感叹:今天一点点的队伍不长,才排了20分钟。对于杭州的吃货来说,或许没有经历过喜茶7个小时排队,但大都试过一点点门店一个小时以上的长队。
奶加茶,即为一杯奶茶。国人最早对于奶茶的知识更迭,是来自于港式奶茶,乌黑的拉茶袋,黑白淡奶堆砌的罐头墙,这是杭城不少茶餐厅的标配,但显然,港式奶茶怀旧就好,一款奶茶产品何以广开店,齐排队?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进入了视线,焦糖搭红茶、绿茶加柠檬汁、奶茶配燕麦……你所能想象的各款茶,都有了多款衍生口味。甚至,还有微信大V出品了某品牌隐藏菜单的点购攻略,人人蹭个热点。
这样的现象级产品,对于曾经历过偷菜游戏、疯狂猜图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在短期内突然爆红而被众所周知和使用,现象级这个词主要形容一种反常规的形态。互联网的时代,经过病毒式的扩散,可以影响到的范围呈现几何量级的增加,所以,这杯奶茶到底好喝不好喝,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你有没有喝过。
在早期奶茶店“群雄割据”时代,各奶茶游兵散勇,自成一派,但形成了标准化的产业配送链和配方流程化,也培养了一批中坚消费人群,在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6年餐饮业十大关键词》,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65%的餐饮消费为25-34岁的年轻消费者完成。毋庸置疑,这一批消费群体,组成了开启“街霸”模式一点点门店的主力阵营。
年轻人对于奶茶的追逐,远未到此结束。今年,喜茶的大举布点以及蜂拥而至的排队阵仗,让人看到了不同于奶茶街边小店的另一种打法。放弃30多平方米的店铺,转投 100 平方米的商场店铺策略,布置得舒适清新又有点时髦,吃货们甚至可以在座位上自拍打卡。另外,在定价上,价格大都在20-30元之间,高于普通奶茶,低于星巴克,有人评论这是喜茶在街边奶茶店,对标星巴克的新式茶饮店之间找到的特殊定位和生存空间。虽然,目前喜茶还未在杭州开店,茶或许还是那杯茶,熟悉的配方,但端起那杯茶捧多久,还得看肚里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