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报(记者 翟玉标) “你们有没有告知消费者车子在一年前维修过?为何未尽到查货验货的义务?”昨天上午,在杭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杭州市消保委”)会议室,面对消保委工作人员的询问,杭州东星行汽车维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东星行”)相关人员承认工作上有过失,未对买家告知全部情况,表示愿意和买方进行协商赔偿,一周之内给出回复意见。 这是杭州市消保委召开的一场奔驰汽车消费纠纷公开调解会,出席现场的除了一名主持人、两名汽车维权专家、一名消保委特聘律师,以及杭州东星行奔驰4S店的工作人员和投诉者柴先生外,还有5名大众评审员。 据了解,今年3月,杭州市消保委引入了大众评审员制度以来,大众评审员首次参与公开调解的案件。 长库龄参展车 怎么有维修记录 2017年7月,柴先生的公司向杭州东星行购买了一辆奔驰S500,最近想通过二手车市场出售,却在检测过程中发现该车有维修痕迹。 “检测中发现,这辆车在2016年发生过刮擦,有过保险出险记录,理赔金额是6400元。”柴先生说,这让他们很奇怪,购车时销售员只告知该车是参展车和长库龄车,但并未告知该车进行过维修。 柴先生认为,当初买的车就是辆二手车,而且购买中4S店存在欺瞒行为,要求撤销购车合同。在协商赔偿事宜无果后,柴先生向杭州市消保委提出调解申请。 杭州市消保委查询了该车保险记录,证实了柴先生所说的出险记录存在,事故地点在云南昆明。 对此,杭州东星行售后经理曹先生说,当时已向购买者说明这辆车是长库龄的参展车,所以这辆原价220万元的车以低于市场价7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柴先生的公司。对于该车有过维修的情况他们并不是很了解。 曹先生承认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工作过失,只告知了部分情况,表示愿意和买方进行协商,可予以部分赔偿。 建议双方 各退一步合理协商 记者在调解会现场看到,5名大众评审员一直关注着当事人之间的发言内容,并不停地做着记录。 “我的意见是双方各退一步,4S店有错在先,但消费者已经使用了一年多时间,要求全款退车也不太合理。”大众评审员吕平在评审表上写下自己的意见后告诉记者。 杭州市消保委经过调取相关证明资料,听取现场当事人的陈述观点并参考了大众评审员的意见后认为,双方均存在一定过错,并提出相关调解方案:杭州东星行在汽车销售过程中并未书面告知消费者汽车的维修情况,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作为专业的汽车销售商,应该了解店内每一辆车的具体情况,把此车出过险、赔过保的事实告知买方。 “就现场还原事实而言,销售方没有履行好进货查验的义务,在售出此车前也未明确地书面告知此车的行程公里数以及出保情况,存在工作失误。”对于杭州东星行关于对此车先前情况不知情的说法,杭州市消保委工作人员表示,《民法通则》中有相关规定表明经营者有查货验货的义务,不知情并不说明没有这个责任。 经过调解,杭州东星行方面表示由于划痕修复对买方造成了损失,对该部分可以赔偿,一周之内会给出回复意见。 以后大标的纠纷 引入大众评审 据了解,今年3月,杭州市消保委建立了一个25名大众评审员的队伍,他们都有2年以上的消费维权义工经验,也有一定的相关从业经历。在挑选评审员的过程中,消保委要遵循案件事先保密性、行业规避性、随机产生性三个原则,确保大众评审员做出的评判公正、合理。 “对于一些标的物金额较大的民事纠纷案件,或者无法鉴定的服务类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纠纷,我们会引入大众评审机制,每次会有5-7名大众评审员出席,并给出他们的意见,这本身是一种社会治理的创新,消费纠纷调处引入民意。”杭州市消保委工作人员表示,本次案件中由于双方分歧较大、标的物金额较大,因此适合引入大众评审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