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数字藏品是什么?有风险吗?谁来监管?
 
2021-11-19 09:09:05   杭州网

数字藏品是什么?有风险吗?谁来监管?

新华社天津11月18日电(记者郭方达)佳士得拍卖行拍卖的一幅电子图片,以6930万美元成交。这幅被打上“NFT”标签的图片,被认为是目前最富价值的数字藏品之一。国内一些平台近来试水的一些数字藏品,有报道称一推出就“秒光”。数字藏品引爆不少投资者的热情。那么什么是数字藏品、它有哪些特点、有无风险?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NFT的价值在哪?

今年3月,电子画作《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everyday:the first 5000 days)在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作者将其此前创作的数千幅画作以拼贴的方式组成了这幅图片,并将其铸成“NFT”后,最终以6930万美元的价格拍出。

NFT,由此引起很多人关注。

NFT,即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通过区块链技术加密某张图片、电子专辑或其他数字作品,使得其具有唯一性。不同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可以不断分割,NFT强调它是不可分割的唯一资产。简单来说,NFT就是通过区块链技术给某一件作品打上“防伪编码”,使其本身变成一种具备唯一性的数字代币,数字作品也因此可以追根溯源,明确版权并进行交易。

不少投资者紧跟风潮。苏富比拍卖行也举办了NFT作品在线拍卖,首次拍卖的成交总额便达到1680万美元,其中一件作品是由一个像素构成的像素画,以136万美元成交。主办方称,这件作品是“一枚在一幅数码图像的最基本单位上签名的代币”。被打上“NFT”标签售卖的,除了画作,还包括数字专辑甚至社交媒体的某条动态等,部分电子游戏企业将自家产品中的虚拟资产,如游戏中的土地、虚拟宠物等,铸成NFT用以交易。

在国内,也有部分企业试水,推出了联名款红包封面、数字火炬等藏品,其中部分在二手交易平台转卖,叫价一度高达百万元人民币。

NFT交易数据网站NonFungible的数据显示,2021年8月,NFT市场总交易额同比增加超七百倍,NFT市场的单周交易额也在8月首次突破十亿美元。

投资NFT有风险吗?

现阶段,图片或者数字专辑无论怎样打上“防伪编码”,人们依旧可以复制它的数据,留作己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李玥儒认为:“区块链技术同样不能从源头阻止数据的复制,如果发生侵权事件,执法部门如何将虚拟交易账户的行为定位到现实中可加以管辖的法律主体,也是难点。”

NFT发行主体的资格问题,是业内人士关注的另一个核心议题。“谁来发?怎么发?中心化的发行与去中心化信任的目标是否有矛盾?发了以后权益怎么保障?如果发行主体由于经营不善等问题倒闭,后续的问题怎么解决?”李玥儒说。

“NFT的价值标的还不够清晰,一部分从业者参与NFT概念的产品的投资,相当程度上源于对未来技术发展的乐观预期。”李玥儒表示。

类似NFT的代币,目前还涉及法律层面的风险。上海澄明则正(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慧磊认为,目前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在我国属于非法金融活动,NFT则游走在灰色地带。“如果NFT仍然以虚拟财产的形式在市场上流通,则相关合同应当合法有效。如果NFT基于虚拟货币的属性在市场上交易,则交易行为属于违法。”此外,由于其稀缺性和难以定价的特征,要防止它成为洗钱、逃税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工具。

新技术亟需立法监管

从监管角度而言,积极立法是妥善利用新技术的必要路径。刘慧磊认为,目前我国NFT发行交易市场规模不大,但也应尽早将其纳入行政监管,以规避可能造成的金融或法律风险。他建议,可以从“明确虚拟NFT和相关业务活动本质属性”“建立健全应对NFT交易炒作风险的工作机制”“加强NFT交易炒作风险监测预警”等角度,参照虚拟货币相关的部门立法体例,完善NFT立法规制体系。

在监管落地前,对投资者而,NFT相关领域可能仍有较大泡沫。相关人士认为,普通投资者应当持谨慎态度。而NFT产业要实现健康长远发展,需要市场主体合规经营。

 
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郭方达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More>>  
·福建莆田 守护老年消费安全 共筑放心消...
·整改后续来了! 腾讯视频提交整改措施,...
·海南保亭:治理餐饮业油烟污染 保障行业...
·打击侵权假冒在行动 | 深圳销毁23吨...
·福建厦门出台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办法...
·消费提示:3D硬金和传统黄金有区别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集体约谈95家抽检不合...
·浙江宁波:55个放心消费服务站投入运行...
·浙江台州先行先试 形成放心消费省级标准...
·贵阳推动形成消费维权共治格局
·吉林长春:推进消费维权不出社区
·上海出台网络营销活动算法应用指引 规范...
·顶流主播和品牌的利益博弈,谁主话语权?...
·消费者与杭州大厦达成和解 2800元购...
·光明瓶装奶居然吃出一条鼻涕虫?
·潮玩讲起新故事 盲盒IP进军动漫领域打...
·本周猪肉量减价升
·多元化解知识产权纠纷 杭州保护中心再拓...
·助力企业上市 杭州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一...
·预付反而多花钱、虚假发货......这...
·“涌泉蜜橘”不来自“涌泉” 法院怎么判...
·贷款买车当心“套路贷”陷阱 贷款应到正...
·应用商店主动下架违规APP累计超过40...
·平台宣传很动听 好听不一定实用 对卖家...
·连云港连岛景区商户“诚信榜”让旅游更放...
·“剧本杀”不能成为“乱象杀”
·云南消协发布鲜奶比较试验结果 30个样...
·南京:下足“绣花功夫” 擦亮放心消费城...
·吉林松原:加强医疗美容督查 为“美丽”...
·福建莆田 开展消费维权宣传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