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发布2024年度消费维权典型案例 
每日商报讯 最近,杭州发布了2024年度消费维权典型案例,涉及市场监管部门、“双减”专班、公安部门、卫健部门等多部门介入的多起典型案例,本报联合杭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开设“消费一点通·案例解码”专栏,本期聚焦汽车行业,为大家带来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的两起进行解读。 新能源汽车电池衰减严重 钱塘区消保委介入成功调解 【案情简介】 2024年5月,消费者投诉称其2022年购买的某品牌新能源汽车电池续航衰减严重,厂家拖延履行“终身质保”承诺。 钱塘区消保委迅速组织调解,核实消费者购车合同及质保条款后,依据消法第二十四条向厂家普法,明确经营者对质量问题的退货、更换、修理义务。厂家承认错误,随后为消费者处理解决问题,消费者诉求得到满足。 【案例评析】 本案中,电池续航缩水属典型新能源汽车质量纠纷。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经营者须按承诺承担质保责任。消保委及时调解,以法律刚性约束与协商柔性调解结合,既保障了消费者法定权益,也督促了车企守信经营。 行驶轮胎故障频发 “三包”护航放心出行 【案情简介】 消费者朱某于2022年12月通过在桐庐某汽车品牌4S店购入家用汽车,三个月内在正常行驶下,汽车突然爆胎,次数高达三次,已更换4只轮胎,同时还存在车辆渗油的情况。消费者认为该车存在严重的质量缺陷,要求退车。双方无法达成一致,遂于2024年11月16日,向桐庐县市场监管局反映诉求。 桐庐县市场监管局接到投诉后,派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核查。经多次电话协调及两次现场调解,要求经销商做好车辆问题检测及维修。商家同意按“三包”规定免费维修,并补偿10000元代金券予消费者,同时每年赠送一次燃油系统检查及燃油管卡扣更换等。双方达成一致,消费者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案例评析】 桐庐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及时向商家和消费者对《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的退车、维修等情形予以详细解读,同时建议商家对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频繁出现问题,会对消费者的安全造成隐患,并造成驾驶车辆的心理阴影的情况予以理解,给予消费者一定的补偿,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