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广州讯(陈晓莹 记者李青山)4月23日,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广东消委会系统消费投诉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第一季度,广东省各级消委会共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21373人次,受理消费者投诉159864件,同比上升4.3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8亿元。 《报告》显示,第一季度商品类投诉64035件,占投诉总量的42.35%。服装鞋帽类(18979件)、家用电子电器类(17694件)、和日用商品类(12098件)投诉量居前3位,共48771件,占商品类总量的76.16%。其中,服装鞋帽类投诉主要集中在服饰,占该类投诉的八成,受天气变暖换季、直播销售火热影响,消费者购买服饰意愿增强,但服饰货不对板、质量差等问题影响购物体验,带来投诉增多。日用商品类投诉集中于化妆品、家具和日用杂品,投诉主要体现在产品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等方面。家具投诉主要集中在价格波动大、环保质量不过关等方面。 《报告》显示,第一季度,服务类投诉81015件,占投诉总量的53.58%。其中,互联网服务(33938件)、生活社会服务(15730件)、电信服务(9110件)和教育培训服务(8445件)4类投诉量较大,占服务类总量的82.98%。广东省消委会分析认为,元旦春节、寒假期间,网游公司推出节日特定活动,吸引更多玩家,带动互联网服务投诉上涨。生活社会服务投诉集中在餐饮住宿、美容美发和摄影照片等,涉及服务效果不好、售后服务态度不佳等。此外,第一季度公共设施服务投诉共3135件,环比增长61.27%,投诉主要集中在航空客运,主要问题是合同和售后服务。 从投诉性质分析,第一季度,合同(51724件)、售后服务(46916件)和质量(35778件)3类投诉量较多,共134418件,占投诉总量的88.89%。其中,合同类投诉最突出,集中在网络游戏、航空客运、培训服务等方面,商家设置不公平格式条款限制消费者权利,收取预付费后闭店跑路,未以显著方式提示重大利害关系内容,发生纠纷退费退款维权困难等,引发消费纠纷。 今年以来,观影市场火热,与此同时,电影消费投诉呈现增长态势。第一季度,广东各级消委会受理放映、演出服务投诉1750件,环比增长23.15%,增加329件。投诉问题主要有影院通过格式条款、声明等方式单方免除提供3D眼镜的责任,要求消费者自带或付费购买、租赁,引发消费者不满。电影票退改票规则不合理、提示不清晰,“购票容易退改难”现象普遍,且部分影院存在屏幕模糊、音效不清晰等问题,影响消费者观影体验。 当前,汽车维修服务需求旺盛,然而汽车维修行业服务参差不齐,引发投诉。第一季度,广东各级消委会受理家用轿车投诉1988件,汽车修理投诉603件。投诉主要问题有部分商家使用劣质零部件以次充好,维修后汽车反而故障频发;维修收费不透明、不合理,部分维修厂未明码标价,存在擅自增加维修项目,虚报高价等行为;售后服务不到位,维修完成后不能提供有效的维修记录和质量保证,对车辆后续出现的问题推诿扯皮。 为满足消费者品质生活需要,家电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但随着产品性能多样化、功能多元化,消费者对质量和售后的要求提高,相关投诉水涨船高。第一季度,广东各级消委会收到家用电子电器投诉17694件,其中质量问题7850件、售后服务问题6281件。消费者反映的问题有虚假宣传误导消费,部分商家虚报性能参数、伪造产品检测报告夸大产品功能,利用信息差误导消费者;产品质量不过关,部分平台存在售卖假冒低劣或翻新家电情况;售后不到位,不遵守“三包”规定,设置苛刻退换货条件,加重消费者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