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消费警示
饮料别混喝!可能损害健康
 
2025-05-26 10:18:16   杭州网

随着夏季的到来,各类饮料再度成为消费热点。近期,“盲盒调酒挑战”这种看似新奇的饮料搭配在年轻群体中风靡——将功能性饮料、碳酸饮料、咖啡与酒类调配饮用,不少人认为这样既能保持清醒又能“嗨起来”。

但最新医学研究揭示,这种饮用方式可能对大脑产生持久性损害,特别是对处于发育阶段青少年的脑部健康影响更为显著,且不利影响会持续到成年时期。

饮用“混搭”饮料会产生什么不良反应?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贾平平。

贾平平列举了三种常见但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的饮料“混搭”喝法,并解释了其中的原因。

第一,酒类+功能性饮料。功能性饮料中含有咖啡因、牛磺酸等,酒类饮料中含有酒精,二者混合喝下去后,咖啡因与牛磺酸的兴奋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酒精的部分抑制效果,让人在短期内暂时忘记疲劳,使人产生精神饱满的错觉,不知不觉间就会摄入更多酒精,导致酒精摄入过量,对身体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此外,贾平平表示,咖啡因和酒精中的碱性物质也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进一步加重胃肠负担。这种刺激一旦过量,就可能导致胃食管反流,造成食管炎症。

第二,酒类+碳酸饮料。碳酸饮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与酒类混合摄入时,二氧化碳会刺激胃壁,加速胃排空的速度,让酒精更快进入小肠,加速酒精被吸收的过程。因此人体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就会迅速升高,更容易喝醉。此外,这种混合喝法还容易诱发急性胃肠炎、酒精中毒或是引发慢性肠胃炎。

第三,咖啡+功能性饮料。咖啡和功能性饮料中都含有咖啡因,会起到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健康成人每天的咖啡因摄入量不超过400毫克,单次摄入量不超过200毫克。一旦混合饮用,人体的咖啡因摄入量就容易越过安全阈值,进而会过度刺激肾上腺分泌并扩张血管,加重心脏负担。如果饮用过量的话,还可能会诱发急性心脏病、心律失常。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都没有发育成熟,因此对混合类饮料中的一些成分更加敏感,造成的伤害也可能更大。虽然成年人身体机能相对青少年更加成熟,但是过量饮用混合类饮料,也会有严重的不良影响。混合类饮料里的高糖、高咖啡因等,会使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增高。此外,贾平平强调,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患者来说,混合类饮料可能会加重病情。而孕妇如果过量饮用混合类饮料,也会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另外,贾平平提醒,牛磺酸具有轻微渗透性,短期内摄入过量会给消化系统造成一定负担,易引发腹泻、胃痛等症状;咖啡因过量摄入则会加重神经系统负担,导致心跳加速,还会引起失眠、头疼等状况。具有这两种成分的饮料即使不“混搭”,无节制饮用也会带来健康风险。

一旦错喝了“混搭”饮料,该怎么办呢?贾平平建议,首先可以先观察一下自身状况。如果只是少量饮用,没有明显不适,可进一步居家观察,看看是否有更严重的不适感。如果出现口渴、头晕的轻微症状,可以自行适量补充水分,例如喝一些温开水,起到稀释浓度、促进代谢的作用。此外,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尝试采用催吐的方法缓解症状。若是出现特别严重的不适,比如剧烈呕吐、腹痛腹泻或呼吸困难等,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实习记者 王 晶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上海市消保委测评20款除湿机:6款样品...
·家中“大块头”要换新 家具回收难如何破...
·记者探访北京二手家具市场:高品质二手家...
·首创“信用+低空经济”模式 杭州信用分...
·稳外贸、扩投资、促消费 前四个月杭州经...
·现场交易额2.887亿元 意向交易额5...
·2025CMS杭州车展焕新升级 上亿焕...
·安全岂容让位?集体“消失”的汽车门把手...
·拥有九颗尖牙、歪斜笑容的小精灵成现象级...
·一个“大水桶”可养1250公斤鱼 德清...
·自然山水作“秀场”,本塘村民当“模特”...
·让国际游客旅行更“丝滑” 从龙井采摘到...
·推动直播行业向价值创造转变
·鸡蛋价格为何持续下行
·“小”票根撬动“大”消费
·《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面向社...
·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更加透明化、规范化...
·风口上的播客,如何焕发新“声”机?
·送你十万朵栀子花:一场从武汉出发的城市...
·花200多元住县城高品质酒店成出游新选...
·老字号“不老”,守匠心也要谋创新
·拍照打卡,氛围感岂能侵占安全感
·步入发展快车道 旅游业再添“新面孔”
·“端午经济”升温 “健康”小粽子撬动大...
·怎么看机器人“买家秀”与“卖家秀”之争...
·粽子口味多样 香包寓意吉祥 端午节民俗...
·新产品、新业态、新消费 看中国文化产品...
·公开售假、质量不达标……“脆皮安全帽”...
·广州拟立法保护早茶文化 约定俗成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