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济南讯(记者尹训银)近年来,“平替”消费作为一种聚焦性价比的消费模式逐渐兴起,不少消费者也愿意选择价格亲民、功能接近的替代产品来满足需求。7月14日,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就“平替”消费发出提示。 山东省消协提醒消费者,“平替”的本质是“性价比优化”,而非“低价替代”。消费者应认清真正“平替”与劣质模仿的区别。如美妆“平替”应关注有效成分含量和配方体系,而非仅模仿包装;数码产品需考量芯片性能、续航等核心参数。选购时,应依据自身需求,避免被商家过度营销的“大牌关联性”误导,更聚焦实用指标,不为“伪性价比”买单。应建立长期性价比思维,综合考量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警惕低价家电高能耗、高维修率问题,关注食品、日用品的保质期与安全认证。 广大消费者在选择“平替”商品时,要注意查看产品信息,查看成分表、执行标准、生产资质等标识(如化妆品需符合《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食品需具备SC认证),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渠道核实商家资质。选择大型电商平台、品牌官方渠道或线下商超等正规渠道购买,并注意保存购物凭证、聊天记录等证据。如遇质量问题或虚假宣传等消费纠纷,可通过与商家协商、向平台投诉等方式解决,也可拨打12345热线、登录全国消协智慧315微信小程序或向消费者组织进行投诉。 企业需坚守诚信底线,如实说明产品与被替代产品的差异,避免“完全替代”等绝对化用语,明确标注成分含量、性能参数差距。鼓励企业以需求为导向,通过研发投入、工艺优化实现“质优价宜”,如部分国产品牌以成分透明化、自主创新打造良性“平替”产品。相关行业协会可牵头制定“平替”产品分类标准与品质评价指标,建立自律公约,避免低价恶性竞争,推动“平替”消费向“价值替代”升级。 构建“平替”消费的良好生态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比如监管部门可以加大对虚假宣传、假冒伪劣行为的查处力度,规范“平替”相关营销用语,推动建立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媒体则是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客观解读“平替”消费的内涵与潜在风险,及时曝光侵权案例,积极传播理性消费理念;消费者也应增强社会监督意识,通过正规渠道反馈问题产品,共同营造以诚信为本、优质优价的市场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