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一带一路’脚步投资,一定会给浙商带来更多更好的回报。”远在浙江的山屿海集团董事长熊雄说。此前,山屿海刚刚在哈萨克斯坦部署了新的产业计划。 哈萨克斯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横跨亚欧大陆,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如今,哈萨克斯坦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的主要出口市场。2023年11月,哈萨克斯坦成为首个与中国互免签证的中亚国家。 “希望山屿海在哈萨克斯坦的实践,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熊雄这样说。 布局哈萨克斯坦,锁定矿产资源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浙江与哈萨克斯坦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上具有高度的互补性。近年来大批浙商将目光投向哈萨克斯坦,在矿产资源开发、农业、旅游业等领域寻找商机,其中就有中国康养产业标杆企业——山屿海集团。 在熊雄看来,中国企业出海“提质提速”的背后,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各共建国的经济交流更加畅通,企业“出海”消除了壁垒,迎来了广阔的机遇。哈萨克斯坦乃至中亚地区不断释放的市场潜力,正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振翅腾飞的舞台。山屿海集团的优势康养产业,也为开展全球化布局增添了信心和底气。“我们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得稳’、‘走得好’。” 经过深入考察和分析,熊雄将目光锁定在了哈萨克斯坦的矿产资源。“哈萨克斯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熊雄介绍,山屿海集团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哈萨克斯坦丝路能源有限公司,取得了阿拉木图州KEGEN区95个区块、238.2平方公里的铜矿勘查许可证。根据推测,该地区的远景储量有近100万吨铜金属和20吨金及其他稀有贵金属,经济价值可能超过千亿人民币。熊雄透露,初期预计投资5000万美金,未来铜矿石处理量每日达到5000吨,年产值1.5亿美金。“我们引进了先进的开采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了当地矿业的整体水平。此外,我们严格遵守环保标准,采用绿色开采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作为第一家前来阿拉木图州投资矿业的全资中国公司,熊雄和他的团队受到了阿拉木图州州长苏尔丹加济耶夫的高度重视,表示一定会全力配合推动后续工作。“让我感动的是,对我方提出的在矿区搭建指挥中心、仓储中心、宿舍,在矿区水源周边建立中哈友谊村,以及协调霍尔果斯口岸为山屿海开放绿色通道、提高工作效率等事宜,州政府现场办公、专题部署。” 追求共赢发展,争做建设先锋 熊雄深知,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共赢发展。山屿海集团在稳妥推进海外矿业项目的同时,也成为两国“互联互通”的先锋。集团通过开拓旅游、房地产等业务,为“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树立“山屿海样板”;通过捐赠、援建、帮助困难家庭、建酒店、修路等多种方式,为驻地百姓生活改善、基础实施提升及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做积极贡献。“我们将首选当地村民的可用设备,解决当地就业问题,资助驻地周边村庄贫困学生到中国留学、学习矿产知识,今后可以为山屿海铜矿项目提供有力的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支撑。”熊雄告诉记者。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熊雄对于中哈两国日益便捷的交通感受真切。“目前,两国间已开通北京-阿拉木图、杭州-阿拉木图、乌鲁木齐-阿拉木图、阿拉木图-三亚等航线,可选的航班、目的地都要丰富得多。” “现在的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道路和房屋应该早就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孩子们在广场上和鸽子玩耍,情侣在雪中相拥,整座城市洋溢着浪漫温情的氛围。”熊雄笑说,“那就是一个童话世界!”他期待,等到明年春暖花开,他在阿拉木图州KEGEN区的矿业项目继续迎来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抓住“一带一路”机遇,进入崭新天地 共建“一带一路”正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在这其中,如熊雄这样的浙商群体,是“一带一路”宏伟蓝图的实践者与见证者。“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市场与建设需求巨大,而包括民企在内的中国企业拥有丰富的经验与技术,双方的互补成就了丰硕的成果。如泰中罗勇工业园等成功案例,已经证明了中国企业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带去了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理念,为当地创造了财富与价值,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而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如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核心竞争力,从而支撑企业进入崭新天地,创造独特价值,考验的是企业家的胆略与智慧。 在“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中,熊雄以浙商的智慧与勇气,在哈萨克斯坦的广袤土地上开拓新天地。山屿海集团的实践,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新高度,更是中哈合作的生动写照。他深信,在日益紧密的交流与合作中,双方正向着共同的美好愿景阔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