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金包银”首饰是“平替”还是“坑”
 
2024-12-20 09:45:26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张文章)“只要金价的1/10”“挑战1克金打造40克金手镯”……近期,网络上火了一类珠宝饰品,俗称“金包银”,号称是年轻消费群体的黄金“平替”,是珠宝行业的新未来。网上出现了许多“金包银”首饰直播间,全国各地也陆续出现了“金包银”专卖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金包银”的火爆与争议并存,部分“金包银”首饰可能暗藏消费陷阱。

“金包银”变“镀金银”

闽南歌《金包银》中唱到“别人的性命是框金又包银”,说的是“金包银”显富贵。时下,“金包银”首饰在网上很是火热,商家宣称“‘金包银’爆火”“1000元预算就可以做个几万元纯金效果的首饰”“足金999包裹足银999,佩戴效果跟纯金一样,不剪开谁也不知道”,网上还出现许多“金包银”代购、探店视频。

事实上,“金包银”首饰的制作工艺存在已久。“金包银”首饰是在银的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黄金,从其外观看与纯金饰品一样。今年以来,随着金价一路走高,“金包银”首饰开始受到关注,与纯金首饰相比,其价格要低很多,也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个性化配饰的需求。

记者调查发现,经营“金包银”饰品的品牌珠宝商很少,大多是网络公司或传媒公司。一个标称“福祥‘金包银’珠宝”的微信账号自称是专业“金包银”厂商,主营“足金包足银”的高品质饰品,其所属企业为中山千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今年11月19日刚完成企业微信认证。12月11日,记者根据对方发布的一条视频,询问视频中标称43克的心经手镯的价格。对方称价格是2500元。记者问43克是指什么重量,对方回复称是“金和银的总重量,金有1克多不到2克”。记者要求看证书,对方出具了一份贵金属制品珠宝玉石首饰鉴定证书,鉴定单位为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检验结论为“镀金足银手镯”,总质量41.59克,表层覆盖金含量大于千分之999,标称净金/银重:1.17克/40.42克。记者问:“不是说是43克吗?”对方称“手工包的有一点点误差”。记者注意到,检测证书结论明确是“镀金足银手镯”,但商家仍声称是手工包的。

记者了解到,包金和镀金在材质、制作工艺和耐久性等方面有明显区别。包金是将一层金箔覆盖在基底材质上,制作工艺相对复杂,通常采用真正的金属材质进行加工和覆盖,需要经过熔炼、压制、镶嵌等工序,这使得包金的首饰质感更好,具有更高的价值和耐久性;镀金则是将金属溶液通过电流或化学反应的方式沉积在基底材质上,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也较低。

从业14年的珠宝零售商张磊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透露,一些“金包银”商家在网上发布的“包金”视频都是博主们的摆拍,事实上消费者购买时,商家给的都是成品,金重和银重究竟多少全靠商家说。市面上所谓的“金包银”产品,不论是线下店还是网络渠道销售,99%以上都是镀金的产品,不是手工“包金”。“如果说‘金包银’是给银穿上‘黄金外衣’,那‘镀金银’就是给银表面涂了一层金粉,其金重银重分别是多少,连珠宝行业专家也难以分辨,更何况是普通消费者。”张磊说。

手工费占售价近一半

记者发现,为了突出“金包银”饰品的保值增值功能,一些商家宣称可“随时按时价回收”“可终身回收置换”。

一个标称“水贝陈师傅金包银”的微信账号自称是“金包银”源头工厂,有400多种款式,其发布了多个“金包银”宣传推广视频,并标注“需要金包银首饰,点击下方客服”。12月17日,记者点击客服后,出现另一个账号“柏丽珠宝手工‘金包银’”,号称是“专业金包银厂商”,所属企业为惠州市惠爆网络科技工作室(个人独资),地址在惠州,并非引流账号中所称的深圳水贝。记者看了对方提供的“微购相册”后,询问一款卷草纹手镯的价格,对方回复“总重27克,含1克左右的金,剩下的都是银,总价1700元,其中工费30元/克”。这样一算,27克手镯工费要810元,占产品售价的近一半。对方给记者提供的产品鉴定证书显示,鉴定机构是深圳市深国检珠宝检测有限公司,检验结论是“足金/足银手镯”,备注“包金工艺”,总质量27.54克。客服人员称,产品都是纯金包纯银,假一赔三,终身回收置换。记者询问回收价。对方称金价银价不变的情况下,按售价的一半左右回收。

福州珠宝商俞经理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从回收角度看,“金包银”产品是“黄金消费坑”。如果是真正的“金包银”首饰是可以回收的,但由于其主体材质是银,因此回收价值较低,而“镀金银”产品回收时折损较大,基本没有回收价值。而且,黄金首饰的回收价格通常受纯度和当日国际金价的影响,回收店铺会根据市场情况设定纯金部分的回收价格,通常会低于市场价,回收时还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因此整体回收价将远远低于购买价。

俞经理提醒,如果将“金包银”产品作为一种首饰使用并无不可,但如果指望回收或者投资则要保持足够的谨慎,即便是商家允诺回收置换,消费者除了要了解回收置换规则外,还要考察商家的诚信度和经营的持久性,避免掉入消费陷阱。

标注不规范误导消费

张磊表示,很多商家所售的“金包银”商品的标签标注不规范,存在误导,应该标注为“镀金银”或足银首饰,而且镀金产品如果损坏难以修复。“金包银”产品市场的兴起是在黄金珠宝市场环境低迷的情况下,一些商家为了能在低营业额情况下实现利润最大化所布的“骗局”,终究会是虚火一场。“金包银”产品与黄金有着本质的区别,无法成为黄金的“平替”,无法像黄金那样具备金融属性。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金包银”市场尚不成熟、利润较高且门槛较低、缺乏统一标准,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问题不断,网上如“金包银表面出现变色”“金包银产品鉴定证书是假的”“买黄金首饰结果收到金包银饰品”等投诉不少。此外,以“金包银”制品冒充黄金去金店回收、抵押借款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今年10月23日,广东省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规范镀金银首饰生产、销售行为的行政告知》,指出当前市面上存在着大量采用电镀或化学镀等加工方法将金覆盖层镀到银饰品上的镀金银首饰。此类产品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在名称、标签标识、印记、检测证书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可能使消费者对产品的实际贵金属种类、纯度产生误解,从而引发消费纠纷。

针对市场上出现的这些问题,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对镀金银首饰的名称、标签标识、印记、检测证书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名称方面,要求产品必须规范命名为“镀金银××”,如镀金银手链、镀金银项链等,且除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将金箔牢固地包在银饰品外,不得称为“金包银”。在标签标识方面,要求镀金银首饰须有标签,注明产品名称、厂名厂址、执行标准、总重量、合格证等信息。如有充分证据可证明所含金的纯度、重量,可按实际标示,但生产者需对标签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在印记和检测证书方面,镀金银首饰的印记只能标注主材及纯度。检测证书上的产品名称要规范,与实际产品名称一致,且未经检测不得在备注栏中以企业标称等形式标注金、银重量;如需标注,检测机构应有检测依据并能提供检测原始记录,同时经抽样并破坏性检测验证;检测机构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负责。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张文章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广东广州、香港、澳门三地消委会联合开展...
·“金包银”首饰是“平替”还是“坑”
·七部门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
·中国消费者协会向社会公开征集2025年...
·又干又冷,注意补水!车厘子价格降下来了...
·线上交易规模已超10亿元 毛绒与潮玩属...
·亲子游泳课还剩17000余元 商家仅退...
·80元1件羽绒服 100元能买3双鞋四...
·中国过境免签延长至10天海外游客抢订新...
·全国首个 杭州出台平台经济新业态市场监...
·商务部等七部门推动零售业创新提升
·浙江打造“浙个好”个体工商户公共品牌
·冰雪崛起新力量——走进冰雪试验区
·“China Travel”热度不断 ...
·过度维修、诱导消费……这些修车“套路”...
·“中国游”爆火吸睛,入境游市场快速复苏...
·超7亿人次!民航市场因何创出历史新高?...
·增加适老产品供给壮大银发经济
·游戏越来越“好玩”才能让更多人爱玩
·可使用厨房玩具应按厨具管理
·11月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 政策促进“两...
·98万部老人机遭远程操控莫名扣费 背后...
·电竞狂欢与零食盛宴的激情碰撞
·浙江省消保委公布内容付费APP消费体察...
·广东省消委会召开消费级无人机质量提升指...
·薯条,快餐中的超级单品
·抓紧时间,打卡这波杭州冬日顶流
·“质量提升强企强链”成杭州金名片
·杭州的民营企业为何发展得好?
·全国农产品优质货都在杭州这场博览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