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红利基金年内成立,延募、清盘双双出现 商报讯 临近年末,不少金融机构都悄然推出红利+理财产品,记者发现,其中部分产品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然而,当红利主题成为本年内最为热门的赛道之一时,也有部分红利基金产品遭遇“滑铁卢”,清盘与延募的现象偶有发生。 业内人士表示,年末机构资金在年内投资止盈后,伴随“开门红”等时点的到来,有一波配置需求。叠加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红利策略相对配置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不过,红利产品数量的激增也可能会使得一些本身竞争力不足的基金面临清盘的风险。 红利+理财产品走热 近段时间,红利+理财产品频频出现在各大金融机构理财板块中。 记者打开招商银行手机银行APP,发现一款该类型的产品标注年化收益率达4.28%,于2023年5月发行,每19个月可以赎回。风险等级是R3级,属于中风险。据悉,该红利+理财产品采取“固收+高股息策略”,既投债券,又投股票。债券部分,主要配置银行二级资本债或永续债和高等级信用债,追求稳健收益回报;权益部分,精选高股息股票,仓位控制在20%左右。也就是说,既有机会“低买高卖”获得资本利得,又有机会“吃红利”,获得股息收入。 业内人士表示,红利+理财产品往往从理财投资者偏稳健的投资偏好出发,以固收资产筑底、权益部分以低波红利为主打策略、辅以多元权益丰富收益来源。但投资者也应优先考虑产品的投资性质、投资周期、风险等级等,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财产品。 “红利策略选取的公司通常都有比较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较强的现金流,这些公司股票能更好实现连续现金分红,而且分红比例都较高,股价波动也较小。”业内人士表示,除了股票,红利+理财产品大多会配置债券、公募Reits、优先股等,通过分散配置优化组合方案。 年内已有80只红利基金密集成立 毫无疑问,2024年红利主题基金是最热门的赛道之一。按基金成立日口径计算,截至昨日,今年以来共有80只名称中带有“红利”字样的基金成立,从类型上看,上述80只产品中,有47只属于被动指数型基金,占比近六成,主要跟踪标的红利低波100指数、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33只为主动权益型基金。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全市场名称中带有“红利”字样的基金有185只,其中80只均为年内成立,换言之全市场40%以上的红利基金均为年内成立,可见发行拥堵。不少基金市场人士坦言,红利类基金密集发行使得该赛道竞争异常激烈,因此有延募、清盘等现象出现。 比如,新发方面平安港股通红利优选就于近期发布公告称,将原定募集时间截止日2024年12月20日,延长至2024年12月25日。 从延募数据上看,除了前文提到的平安港股通红利优选,年内还有10只红利主题基金宣告延长募集期,其中,农银红利甄选曾延募两次,华安、景顺长城、银河、华夏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红利产品都曾延长募集期。 募集规模来看,年内成立的80只红利主题基金发行总份额为302.44亿份,平均发行份额为3.78亿份。不少红利主题基金募集规模较小,如景顺长城国证港股通红利低波动率ETF,募集了87天,发行规模仅有2.08亿份,刚刚达到成立门槛;中欧红利精选为一只发起式基金,不过募集了82天最后发行份额也只有1.66亿份。 存量基金方面,今年以来共有2只红利产品清盘,除了近期宣告清盘的国联安新蓝筹红利一年定开,年内清盘的还有博时港股通红利精选,该基金于5月27日到期,该基金为发起式基金,运行三年规模仍未达预期。 超八成红利主题基金获正收益 基金公司竞相布局红利产品,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业绩的驱动。 从市场上的185只红利主题基金业绩来看,截至发稿,共有155只相关基金获得正收益,占比超过80%,仅有30只产品收益告负。 其中,年内净值增长率最高的红利主题基金为华安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ETF,达到30.34%,中泰红利优选一年持有、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中泰红利价值一年持有等基金净值增长率均超过29%。 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联接A、东方红中证东方红红利低波动A、华夏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华泰柏瑞中证中央企业红利ETF、工银红利优享A等产品净值增长率超过25%。22只红利主题基金净值增长在20%以上。 民生加银基金认为,当利率下到低位时,价差收益空间变小,投资收益的来源有拓宽的需求,投资者持有货币的意愿会有所下降,推动“蓄水池”向金融资产转移。在低利率环境下,中长期资金会通过适当配置权益资产增厚整体投资收益。而红利资产的股息率相对无风险利率具有一定的溢价优势,红利资产的配置价值有所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