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狂炫三斤车厘子后进了ICU”的短视频冲上各大平台热搜榜,引发大家的关注与讨论。车厘子中真的添加了某种“科技与狠活”吗?最近,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相关科普提醒。 车厘子为何能“长期保鲜”?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车厘子的保鲜手段相对成熟,实现长期保鲜,其实是多种保鲜手段叠加作用的结果:采摘时选择其约7成熟时,可降低储运中因成熟度较高造成的腐坏;采摘后迅速浸入冰水,清除细菌霉菌、降低虫害,延长保鲜时间;选择具有乙烯分解功能的包装袋,加入吸水纸,充入二氧化碳,降低氧气浓度,抑制呼吸强度,促进车厘子进入‘休眠’状态;运输时选择全程冷链海运,降低运输成本。”车厘子到达国内后,若打开包装,保鲜手段被破坏,果实呼吸强度变强,可能数天之内即会变软、腐坏。 车厘子属于“反季水果”吗?车厘子一般于6月上市,属于夏季节令水果。国内的车厘子多从南半球国家进口,主产地与我国季节刚好相反,在我国冬季时,正值车厘子成熟上市期,不属于反季水果。 车厘子表面的白色痕迹,是使用了“保鲜剂”吗?车厘子冰水清洗过程中会添加保鲜剂,能够帮助抑制表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延缓水分流失、降低新陈代谢,从而延长保质期限。常用的保鲜剂包括维生素C、氯化钙等,多为食品级的无机盐,毒性低、残留少,且易溶于水,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在食用车厘子前,采用清水或盐水多次清洗,可以去除表面的保鲜剂。 吃车厘子真的会导致中毒吗?车厘子中确实含有铁和促铁吸收的维生素C,铁含量约为0.3 mg/100g,远低于肝脏、血制品等富铁食物。按照体重为60公斤的成人计算,一天至少摄入几百公斤车厘子,才有可能出现铁中毒症状。车厘子中的“氰化物”,通常以氰苷形式存在于果核中,而果肉不含。“日常食用车厘子时,注意不要咬破果核。”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提醒。 需要注意的是,车厘子富含纤维素等物质,不易消化,一次性吃太多,容易出现类似肠胃炎的症状。此外,如果食用了不新鲜、已霉变的车厘子,也很有可能会出现急性肠胃炎的症状。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车厘子后,要注意低温贮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