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邮政局官网发布的一则公告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由于韵达快递部分加盟企业对协议客户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涉诈骗宣传品进入寄递渠道,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被依法立案调查。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此次立案的主要原因或为韵达快递涉及快递包裹中含有“中奖”诈骗宣传单等相关事件。这也不是韵达第一次因管理问题被监管部门点名。 涉诈骗宣传品是如何通过快递渠道邮寄的?对于每天处于寄收快递一线的快递员来说,类似文件类物品识别的难度有哪些?后续,韵达将采取哪些措施,有效杜绝此类情况出现?橙柿互动记者致电韵达股份投资者关系部,就上述问题向该部门工作人员了解。 接听电话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收到通报后,公司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项工作专班进行内部调查。“后续公司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还请以3月20日发布的公告为准。” 根据韵达股份3月20日发布的公告,公司将持续强化管理及加盟网点管控,优化快递查验流程,加大对加盟网点的培训力度,提升识别伪装物品的专业能力,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韵达股份公告中提到的“伪装物品”,即“快递中奖”。记者梳理发现,这一诈骗形式已存在一段时间。不少杭州市民曾在橙柿互动上发帖,自己根本没有网购下单,却偶尔会收到不知道从哪里寄来的文件袋。撕开文件袋,里面会有一张像广告宣传单一类的二维码、刮刮卡或者京东E卡。写着扫码进群享优惠、刮卡中大奖之类的诱导性语言。 一般在收到这类文件后,大部分人会直接扔掉。但一些防备心不重的用户,出于好奇会扫码、刮一刮,于是就被骗子占了便宜,财产受到损失。 这类包装成文件类的物品,到底是如何通过快递渠道寄送到受害者手中的?快递员又能否在源头截留? 对此,记者再次致电韵达股份品牌部,就上述问题向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解。工作人员表示,国家邮政局发布的禁限寄物品名录中,其中涉及文件类的禁限寄物品包括非法出版物、印刷品、音像制品等宣传品。 “像这类可疑诈骗宣传单页,不包括在目前的禁限寄物品名录里。因此,在一线工作的快递员,一般会出于两种情况快递该类型文件。一种是快递员并未仔细查看文件,个别网点觉得配送利润高,比如寄件用户一单可以给3元(一般是1.8元),会进行配送。” 另外一种情况目前也较为常见,“个别网点快递员确实注意到文件内容了,也明知道涉及诈骗,但出于侥幸心理,还是接件并快递了。” 在杭州体育场路一带负责收寄快递的申通快递小哥说,如果用户一对一寄件,快递的不是明显的禁限寄物品,如枪支、管制刀具、爆炸物品、毒性物质,出于保护用户隐私的角度,大多数时候都不会对文件内容进行检查。 “如果用户通过丰巢快递柜下单,没有露面,我们会对文件内容做核实。如果文件是涉及诈骗的宣传单页,会联系收件客户,询问是否要配送。”收件用户如果表示不接收,快递小哥会将文件存放在专门的刷单件区域。 针对该类文件类快递,一些快递公司也在源头端进行识别。比如中通投入5亿元研发智能面单系统,实现广告内容AI自动识别。圆通则试点“隐私面单+动态二维码”组合,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但记者在平常寄送文件类快递的过程中,类似的服务暂未体验到。根据国家邮政局《集中开展寄递渠道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快递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实名收寄、开箱验视、过机安检“三项制度”,确保包裹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有关法律专家表示,通过快递邮寄诈骗材料,属于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应当予以规制和严惩。如果快递企业或者快递员存在参与或帮助电信网络诈骗的情况,则可能承担行政或刑事责任。 浙江现有700余家上市公司,位居全国第二,它们的一举一动既可看作全省经济晴雨表,又与广大证券投资者息息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