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24%利率红线划定 互联网助贷新规利好消费者
 
2025-04-15 09:07:50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聂国春)互联网的尽头是放贷。近年来,涵盖衣食住行等场景的APP,每一个都想借钱给用户。这些APP有的是通过低利率吸引人,有的则是通过优惠支付默认勾选来引导用户办理分期。

针对业务乱象,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互联网助贷业务进行监管。《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对助贷业务实行名单制管理,明确借贷综合费率超过24%将不受司法保护。

“《通知》从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助贷业务模式。”长期关注网贷行业发展的毕先生说。通过强化监管,银行助贷业务将从“流量驱动”转向“合规驱动”,未来不透明收费的助贷机构将寸步难行。

名单制管理提升准入门槛

近年来,部分商业银行借助外部互联网平台发放贷款的互联网助贷业务快速发展。相关互联网平台运营机构依托相对成熟的消费场景、交易客群、客户数据,与商业银行形成互补,在协助商业银行为广大金融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贷款服务、提升贷款服务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在美上市的小赢科技、信也科技等6家金融科技公司为例,最近财报显示,2024年全年6家金融科技公司促成贷款共计接近1万亿元。艾瑞咨询2024年10月14日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行业数据洞察报告》则预测,2028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助贷余额的规模将达到5.9万亿元。

不过,助贷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一些银行分支机构为了扩大业务规模,与多个助贷平台进行业务合作,其中不乏一些马甲类的违规平台。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指出,当前互联网助贷业务存在权责收益不匹配、定价机制不合理、业务发展不审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完善等问题。

如何加强监管?《通知》强化总行管理责任、规范合作机构准入。新规明确规定,商业银行总行应当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通过官方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渠道披露名单,及时对名单进行更新调整。商业银行不得与名单外的机构开展互联网助贷业务合作。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普惠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程瑞表示,过去,部分银行和互联网平台合作放贷存在“权责不清、乱收费、风控甩锅”等问题。新规要求,只有名单内的助贷平台和担保公司才能开展业务。相应地,银行必将提高合作门槛,业务量小、风控弱的中小助贷平台可能被踢出名单,助贷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也表示,名单制管理要求助贷平台需持牌经营,无资质或风控能力弱的机构将被淘汰,行业集中度和合规性均将大幅提升,特别是违规“马甲”类助贷、导流平台或将逐渐消失。

24%利率红线治理收费乱象

如果说马甲类平台多采用砍头息,那么中小助贷机构更多的是玩利率拆分的把戏。近年来,有关助贷业务投诉最多的就是高额息费。这些投诉中,明面上的利率看似在20%以内,但加上咨询费、顾问费、会员费、担保费等名目繁多的收费,综合费率远超36%。

据了解,目前互联网平台助贷业务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融资担保模式。助贷平台通过自有融担牌照为贷款方提供担保,经平台第一轮风控后向银行推荐客户,贷后管理由平台与融担公司负责,融担公司收取担保费用;二是分润模式。助贷平台主要在获客端提供流量、数据分析、客户运营等科技服务,并按分润比例收取服务费,资金发放与风控环节均由银行自主完成。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助贷市场中,“双融担”“捆绑会员费”等灰色操作屡见不鲜。例如,部分平台以“VIP提额”“优先放款”为诱饵,强制借款人购买数百元会员服务;另有机构通过引入多家担保公司“分摊收费”,比如将一笔贷款拆分为“24%基础利率+12%担保费+9%服务费”等组合,使实际年化成本飙升至36%。

“部分增信服务机构在为互联网助贷业务提供增信服务时,存在增信服务费收取不规范问题,造成部分业务综合融资成本较高。”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此,《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平台服务、增信服务的费用标准或区间,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明确综合融资成本区间,同时明确平台运营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增信服务机构不得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形式变相提高增信服务费率。商业银行应当完整、准确掌握增信服务机构实际收费情况,确保借款人就单笔贷款支付的综合融资成本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有关规定,切实维护借款人合法权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规定,金融借款合同中,贷款人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的总和,不得超过年利率24%。如果借款人以费用过高、显著背离实际损失为由请求调减超过24%的部分,法院应予以支持。”程瑞说,这意味着24%成为利率红线,即便是双融担模式、会员制等“擦边创新”也不例外。

毕先生也认为,《通知》释放了一个非常明显信号,即未来助贷机构要对收费项目进行公示,做到透明化收费,借“咨询费”等变相收费名目突破利率上限的设计将不再可行。

规范营销宣传压实消保责任

除了强化总行的管理责任,规范助贷业务定价机制,《通知》还对商业银行的消费者保护义务进行了明确。

根据规定,商业银行及互联网助贷业务合作机构应当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规范营销宣传行为,遵守国家有关网络营销管理规定。应当向借款人充分披露贷款相关关键信息。商业银行应当加强互联网助贷业务贷后催收管理,发现存在违规催收行为的,应当及时纠正。

在业内专家看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理念贯穿整个《通知》,信息披露、息费、信用信息管理、贷后等多处条款对保护借款人知情权、选择权产生利好,有助于后续助贷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悉,为保障政策平稳实施,《通知》定于10月1日起施行。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商业银行应当按照《通知》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通知》施行时,对于不符合《通知》要求的存量业务,可以视情况整改或到期自然结清。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聂国春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四部门联合印发意见 扩大体育消费
·24%利率红线划定 互联网助贷新规利好...
·往返+食宿仅需139元!杭州推出首条直...
·羽毛球价格“起飞”,消费者如何“接招”...
·说好30个工作日退费 商家却“撤店”了...
·春假机票比“五一”还贵!现在起至4月2...
·刚上市时春笋20元/斤 现在只需10元...
·荧屏牡丹走进现实花事 跟着技能大师解锁...
·浙江打造“家门口”的平台 助企拓展“国...
·“杭州精品”闪耀消博会 向世界递出“新...
·首次突破2000亿元 浙江广告产业实现...
·“1元特惠”大礼包 13款标价1元的商...
·速冻水产品安不安全?余杭开展专项排查
·一颗颗“小金球”滚出了23亿甜蜜 推动...
·海外交易如何规避无主观意愿产生的侵权?...
·春日茶田打卡 余杭护航径山春游“茶旅热...
·全球资源齐聚 消费供给升级
·高铁票怎么买最划算?计次、定期票适合哪...
·向“新”向智,消博会涌动消费新热潮
·“上新”不断、“破圈”不停 背后有哪些...
·“连农商行都只有一点几”银行存款利率又...
·投资回暖 消费市场“春意盎然” 重点领...
·抖音赋能餐饮,火锅品牌打造IP一年拓店...
·金价为何坐上“过山车”
·新规引航告别复原乳 纯牛奶驶向品质蓝海...
·算力加速融合催生信息消费新形态
·这些纪念币和纪念钞可二次预约兑换
·让消费纠纷化解快些再快些
·“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系列报道 | ...
·江西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