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洪涛)4月14日,大风、冰雪极端天气终于过去,长春迎来了一个艳阳天。入夜,桂林路商圈的霓虹灯牌次第亮起,空气里飘着烤鱿鱼的香气和吉他手的民谣声。这里白天安静,夜晚却像被按下开关,瞬间变成一座“不夜城”。桂林路属于年轻人,是长春人都有的认知;长春的夜浪漫,也被桂林路重新定义。 位于长春市朝阳区的桂林路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名宝清路。80年代,露天市场兴起;90年代,大棚市场改造升级,逐渐聚集起具有韩国特色的服饰、化妆品等年轻化业态。2005年后,通过改善购物环境,引入大型商超,吸引大量年轻群体涌入,桂林路“吃、喝、玩、乐”一体化的商业格局形成。 现在所说的桂林路商圈并非一条路,而是以桂林路为核心,人民大街、自由大路、新民大街、解放大路围合起来的街区的统称。如今,这个商圈仍保留着浓厚的烟火气。老字号如丁香西饼屋、胖姐豆腐串,承载着城市记忆;新兴的精酿酒吧、剧本杀店则吸引着Z世代前来打卡。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碰撞,市井与潮流共存。 记者漫步桂林路,看到烤冷面、章鱼小丸子等传统小吃与小龙虾、炒酸奶等网红美食同台竞技。霓虹灯牌下,游客举着“暴打柠檬茶”排队,一旁的复古游戏厅里,几个年轻人正在酣战。商圈还设有宠物街区,猫猫狗狗等萌宠展览成为社交新宠,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赏玩。穿着时尚的年轻人是这里的绝对消费主力。“这里靠近东北师大、吉林大学,学生多,夜生活自然热闹。”一位卖热饮的女店主说。 有外地游客向记者称赞桂林路夜市的小吃“种类多到挑花眼,烟火气十足”,灯光和音乐营造出“活力满满的夜生活氛围”,适合拍照发社交媒体。本地博主则告诉记者“桂林路的夜,是递进式的,傍晚逛夜市、吃小吃,晚上泡酒吧,凌晨还能在24小时书店发呆。” 记者了解到,朝阳区对桂林路商圈的定位是以桂林胡同美食街为商圈核心,打造长春最具烟火气的商业区。如今,桂林路“市井底色+艺术基因+年轻生态”的特质,让它成了长春最热闹的“夜生活大本营”。数据显示,桂林商圈夜间营收占全天总额的58%,带动就业超1200人。 谈到桂林路商圈夜经济的繁荣景象,长春市朝阳区桂林街道企业服务办公室负责人常明深有感触:“桂林路商圈的特色在于它的小而美。这里的商家大多经营精致小店,无论是文创产品还是特色美食,都深深扎根于本地文化,充满浓郁的地域风情。更重要的是,这些店铺经营灵活,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常明表示,正是这种“短平快”的商业模式和差异化定位,成功吸引了多元化的消费群体,为桂林路夜经济的持续火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成为拉动区域消费的重要引擎。 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邴正表示,桂林路商圈的兴起与“学生经济+中韩文化+季节补偿”密切相关。周边聚集东北师大、吉林大学等高校以及长春著名的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群体消费意愿和购买力强,形成了雄厚的消费基础。随着中韩贸易的发展,早年桂林路被长春市定位“中韩一条街”,韩国化妆品、服装的优势吸引年轻人,适合发展网红经济和小店经济。另外,东北冬季漫长,春夏季夜经济更旺盛,对桂林路商圈起到重要的凝聚作用,因为要弥补寒冷季节的空白。“桂林路成功把‘冷资源’变成‘热体验’。”邴正说,“它是一个能拍照、能互动、有故事线的夜间消费场景。”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桂林路商圈迎来客流高峰,客流量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线上线下消费同步攀升。夜经济的繁荣催生了旺盛的用工需求,带动就业并形成良性经济循环。商圈内聚集了“逆风草”、咖啡一条街等网红打卡地,各类潮流店铺和夜生活场所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使桂林路的夜晚更加多元、活跃。 从傍晚至凌晨,越夜越精彩,而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眼前的长春市桂林路商圈灯光璀璨,人流如织。这处承载了几代长春人记忆的老牌商业街区,正持续打造新“夜”态,促进多元化消费场景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