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假一赔十”承诺多 消费维权有讲究
 
2025-07-03 09:50:25   杭州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聂国春)“专柜正品,假一赔十”“虚1赔10,正品老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家和网购平台以“假一赔十”的宣传口号推广商品。有了“假一赔十”承诺,是否就可以购物无忧?如果买到了假货,能否获得10倍赔偿?维权过程中又该注意什么?《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网购平台“假一赔十”承诺多

7月1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进入某短视频直播平台的“**正品直播间”,主播立即打招呼,称直播间的鞋子全是“专柜发货,假一赔十”。在另一家服装店直播间内,主播宣称:“桑蚕丝100%,假一赔十。”一家销售菜板的直播间里,主播正卖力地展示产品,直播页面醒目地标注着“正宗银杏木,假一罚十”的承诺。

与直播平台相比,电商平台为了吸引用户,商品页面上的“假一赔十”字样更为醒目。某充电宝商家在商品图片页大幅标注“虚1赔10”,某面霜经营者在商品详情页突出承诺“本店所有产品均为正品,假一赔十”。

不仅商家如此,一些电商平台也以此吸引消费者。今年4月,某电商平台上线了新消费业务,宣称该业务实现100%严选、100%溯源,除生鲜外的商品均支持“假一赔十”,若消费者收到假冒名牌商品,可获得10倍国货严选红包赔偿。

7月1日,热衷网购的消费者张女士对记者表示,如果同一种商品,她肯定会选择承诺“假一赔十”的商家下单,这样才放心。

“假一赔十”承诺须兑现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的承诺暗藏套路。例如,某手套销售店铺宣称“假一赔十”,但销售页面备注的是“赔十双手套”。还有商家将“假一赔十”限定为赔偿10倍金额的现金券。

记者查阅各地法院的裁判文书发现,“假一赔十”货不对板的情况并不少见,由此引发不少纠纷。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存在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那么,商家这些明显高出法律规定的承诺能否兑现?

7月1日,从事多年司法考试培训的杨先生告诉记者,该法条之后还明确提及,“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根据现有法律,支持10倍赔偿的有《食品安全法》和《民法典》。若消费者购买的是食品,可直接依据《食品安全法》主张10倍赔偿。若为非食品类商品,根据《民法典》规定,只要内容合法且双方认可,承诺即有效。

杨先生表示,商家通过广告、宣传等形式作出的“假一赔十”声明,是其自愿为消费者设定的义务,这种单方允诺具体、明确,属于对不特定消费者的要约,消费者购买商品即视为承诺,此时商家作出的“假一赔十”声明自动成为双方买卖合同的一部分,商家必须履约。根据司法解释,平台内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其向消费者承诺的赔偿标准高于相关法定赔偿标准,消费者主张平台内经营者按照承诺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记者注意到,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5起网络消费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涉及商家作出超出法律标准的3倍赔偿的承诺,商家被判承担“退一赔十”责任。

在该起小叶紫檀手串“假一赔十”案件中,商家辩称承诺是主播的个人行为。对此,该案主审法官表示,虽然进行直播的并非商家本人,但是这些主播一般是与商家存在雇佣关系或劳动合同关系的。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对消费者的承诺、对商品品质的介绍,构成买方与卖方买卖合同的一部分。

记者调查发现,有商家在诉讼中声称“假一赔十”的承诺是电商平台所为,不是商家的真实意思表示。对此,杨先生认为,这种抗辩理由不成立。平台仅提供交易服务,并非合同当事人,商家作为经营者应直接履行承诺。他表示,商家要想否认售假责任,须承担举证义务,提供进货凭证、授权文件、质检报告等,证明其已尽审查义务,否则就会被推定为存在欺诈,承担10倍赔偿责任。

知假买假索赔有限制

食品惩罚性赔偿条款为保障食品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有人刻意购买明知有问题的食品,然后通过索要10倍赔偿谋取经济利益的知假买假现象日益增多。

2024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对恶意高额索赔、连续购买索赔和反复索赔行为予以了规制。

最高法民一庭二级高级法官谢勇介绍说,普通消费者因个人或者家庭生活消费需要购买食品药品,数量通常不多,原则上应当以实际支付价款作为计算惩罚性赔偿金的基数,以充分保护普通消费者的维权行为。如果是知假买假,购买者连续购买同一经营者的同一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后起诉要求对每次购买食品数量单独计算惩罚性赔偿金的,按多次购买相同食品的总数,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知假买假”者惩罚性赔偿请求。

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某职业打假人以每盒800元的价格购买了某咖啡产品,总计消费1.2万元,索赔12万元,法院基于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认定了1盒为索赔基数,判令商家退还1.2万元,并10倍赔偿打假人8000元。

直播购物维权这样做才有效

根据法律规定,主张“假一赔十”时,消费者须承担举证责任。那么,在维权过程中,消费者应如何留存证据进行索赔?

据上述小叶紫檀手串案件主审法官介绍,在审理直播带货类交易纠纷时,直播回放视频是关键证据。因此,消费者若打算下单某商品,可先通过弹幕评论多向主播提问,待获得明确回复、充分了解商品信息后再购买,同时保存好直播录屏。

杨先生表示,直播间全程录屏非常重要,要对录屏文件进行时间戳固化,确保证据生成时间和完整性可被法院采信。同时,要保存好辅助证据,比如购买凭证、商品详情页截图、客服沟通记录等。在产品真假鉴定方面,普通商品可向当地市场监管局咨询推荐机构,奢侈品、高价品可优先选择司法认可机构,也可向品牌方申请,凭鉴定报告向商家主张权益。若商家拒绝赔偿,可向平台投诉或向12315举报,也可直接向法院起诉。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聂国春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入股养生基地有高额利息 预购养老服务享...
·“假一赔十”承诺多 消费维权有讲究
·血糖仪“飞入寻常百姓家”
·高温天里的杭式清凉密码
·小米YU7爆单 消费者陷14个月超长等...
·寻找10户家庭成为“消费观察员” 一起...
·美国的摩托车上挂得最多的是杭州产铃铛
·柠檬价格飙涨 杭城“酸经济”入夏升温
·浙江开通首条直达中亚地区货运航线
·商圈成“苏超”消费主阵地,抖音生活服务...
·集市、灯光秀、艺术演出……杭州“城市烟...
·今年上半年 猪肉价格稳中有跌
·杭州这家“校地企产业园”产教融合打开发...
·杭州多措并举推动直播行业健康发展
·“抗皱、控油、舒缓、滋养”? 有可能只...
·暑期出境游火爆开局 办签量创三年新高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这款“潮玩”何以走红
·潮流玩具与符号消费
·天津开启沉浸式文化消费新场景
·弹窗广告遮导航,隐私强索换智能,车内大...
·文旅开启“夜间模式” 提升城市消费潜力...
·山西启动电影惠民促消费活动
·山西省第五届家电节销售额达1246万元...
·《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
·浙江发布《互联网互动广告和宣传风控法务...
·西安纵深推进制售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
·辽宁营口开展旅游食品安全检查
·福建南平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消费体...
·福建:给大型游乐设施上好“安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