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资讯
消费资讯
直播间“假洋牌”乱象:平台与监管部门应形成合力
 
2025-07-11 09:58:11   杭州网

不让“假洋牌”有可乘之机

治理直播间“假洋牌”乱象,平台与监管部门应形成合力。直播平台要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准入管理机制;监管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让“假洋牌”及其推手付出应有的代价,还应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监管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高压震慑。

近期,某电商直播间伪进口奶粉乱象被曝光,本地生产的普通冲调燕麦粉,被堂而皇之冠以洋品牌高价售卖。这并非孤例,在电商直播间有不少“假洋牌”骗局,让消费者跌入陷阱。

“假洋牌”出现在美妆、保健品、食品等多个领域,其套路已然“成熟”:成本低廉的普通商品在国内进行生产、在国外注册商标,仅仅冠以一个“洋名”,摇身一变成为高端进口货,身价倍增。同时,直播间部分主播将商品真实身份层层包裹,刻意模糊产地信息,轻描淡写商标背景,再通过精心设计的话术,让消费者在冲动下单中防不胜防。

这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欺诈,利用消费者“进口等于高品质”的刻板印象进行精准收割。更令人愤慨的是,不少“假洋牌”以次充好、虚标成分,消费者支付了昂贵的“进口溢价”,到手的却是货不对板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的劣质产品。

“假洋牌”带来的恶劣影响不容小觑。一方面,“假洋牌”涉嫌虚假宣传,存在误导,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食品保健品类的商品一旦出问题,更是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此外,“假洋牌”生产、销售都在国内,并不会因税费、跨境运输等承担更高成本,却往往因为带着“洋名”而抬高定价,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假洋牌”凭借虚假光环,挤占了正规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间与市场份额。当用心做好产品、提升品质的正规企业,因品牌认可度不足而输给一个精心包装的“假洋牌”时,会削弱本土品牌创新和提升品质的积极性,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创新生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治理直播间“假洋牌”乱象,平台与监管部门应双管齐下形成合力。直播平台要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准入管理机制,加强对品牌背景、生产经营地址等信息的核实,及时封限违规编造信息、进行虚假宣传的直播账号。监管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对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违规行为,必须依法重拳出击,让“假洋牌”及其推手付出应有的代价,还应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监管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高压震慑。

屡屡曝光的“假洋牌”骗局,也警示消费者:购物时应擦亮眼睛、仔细甄别,切莫被主播的演技和氛围裹挟冲动下单,应仔细查看产地、原材料等详细信息,不让“假洋牌”有可乘之机。同时应该认识到,中国制造、中国产品、中国品牌早已今非昔比,盲目崇尚“洋品牌”的消费心态早已不合时宜,是时候以更自信、更理性的眼光,去发现和支持真正优质的国货精品了。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赵心仪    编辑:陈俊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More>>  
·财经观察:花样“夜”态 点燃夏日消费新...
·想体验“速度与激情”还是“文化与积淀”...
·“偶尔帮忙”变“固定服务”,骑手能否顾...
·县域文旅经济“出圈”又“出彩” 中式美...
·民政部启动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
·“偷拍神器”伪装成日常用品在网上卖 专...
·揭秘桃子洗后“黑化”原因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新国标实施:全面升级...
·颈部按摩仪能拯救颈椎健康吗?滇黔桂消费...
·消费者花30万元买的新车有使用痕迹 4...
·以“内部吹哨”撬动食安共治
·演出票订单被平台单方面取消 山东省消协...
·充电宝带不上飞机怎么办?山东省消协发布...
·山东消协发布沉浸式消费教育指南(202...
·福建漳平开展食品安全交叉检查
·哈尔滨开展打击制售假劣商品联合执法实战...
·2025年四川省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
·河南开通12315平台短信告知服务
·西安扎实开展水电气计量收费专项整治
·防作弊可追溯 广西北海银海区推行智能防...
·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启动护航夏季避暑旅游...
·消费者花30万元买的新车有使用痕迹 4...
·拥抱消费新场景系列报道|社区食堂吃出“...
·7.2万方,对标“太古里”!杭州新增文...
·一大波江鲜已“游上”餐桌!快带上你的“...
·带爱犬游泳成消暑“新姿势”“它经济”激...
·7月11日上午10点开抢!100万“浙...
·明星艺人热衷探店成为“饭搭子”
·食品品牌喜欢怪味营销 如何不止于“一时...
·从“零”到“领” 标准化规范化助力低空...